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谁动了《三字经》

时间:2009-9-8 17:44:19  来源:不详

谁动了《三字经》

 作者:池玉玺
    



图片文字选自章炳麟《重订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家喻户晓的蒙学经典,几乎人人都可以随口诵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近日,浙江省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三字经》便名列其中。而最近据媒体报道,苏州科技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甘建民新编了一本《三字经》。他说,相对于传统《三字经》,他的新著在人文性、现代性、反思性等方面具有颠覆性。

    新《三字经》是怎样一本书?怎样突破了原有的内容去挑战“经典”?我们能否修订传统文化典籍?我们对传统文化遗产是否应当“心怀温情与敬意”?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和专家。

“为什么古人六岁能文”

    新《三字经》全文1200字,编写历时一个月。谈到新编《三字经》的缘起,甘建民说,汉字学习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有人提倡“韵语识字法”,可以达到在小学一年级认识2500字,效果很好,可是这些韵语材料都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能否编一个东西,既简单易诵,便于识字,内容对儿童以后又有受用?“我的《三字经》是适合汉语特点来编的。为什么中国古人六岁能文,而现代教育则不行?古人全是韵文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然后是诗,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用韵语形式背大量东西,基础打好了,以后文章就好做了。”他说,孩子们最关键的问题是尽快过识字关,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就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不会完全被电视、电子游戏吸引而沉溺其中,所以说及早过了识字关具有深远意义。

    编好之后,甘建民曾拿新《三字经》到苏州的私塾“菊斋”中作教学试验,据说效果不错,所以正在考虑出版。

“对历史不必有敬意和温情”

    新《三字经》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就借钱穆的话指出:对历史要心怀温情和敬意!对于这种批评,甘建民针锋相对:“我们讲‘论史必恕’,但也不必‘心怀温情和敬意’。”他认为,《三字经》是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途径,只是说《三字经》的作者是如何从他的角度来描述历史的,不一定能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地概括其中,他有其时代的局限,我们完全可以超越它。

    甘建民进一步分析说,《三字经》用韵语形式对孩子进行启蒙,对他们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学习文字是值得借鉴的,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东西,宣扬了一些像三纲五常、读书做官,还有“头悬梁、锥刺股”这种疯狂学习的东西,这些对小孩的身心教育是不利的,与现代的人文精神也不相符。其次,《三字经》基本是为了科举服务的。第三,《三字经》有些东西语焉不详,比如诸子部分就过于笼统,历史部分也只是帝王将相家谱。

新《三字经》新在何处

    据了解,新《三字经》借用了旧《三字经》的形式,分为《中华篇》和《世界篇》两部分,《中华篇》突出了中华的伦理;《世界篇》突出了希腊文明、近代科学文明所追求的人文精神。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