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墨香悠远

时间:2009-9-8 17:45:30  来源:不详

墨香悠远

 作者:大隐
    


    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不仅是一种必不可缺的书写用品,更是举世无双的文化艺术品。墨的产生和发展堪称历史悠久,并且和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紧密相连。墨在发展的历史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有乌金、墨丸、松丸、麋丸、龙宾、龙香剂、松滋侯等雅称,是中国传统文化浩瀚海洋中的奇珍,具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内涵丰富。古人曾云:“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由于墨的使用面相对狭窄,且属于消耗物品,所以,流传后世的很少,其中著名的古玩墨均被收入墨谱,历来是藏家青睐、追寻和珍爱的对象。

一、墨的历史

    墨起源于古人对自然黑色物质的利用。中国历史上用石墨书写的例证不少。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都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秦代是墨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已知最早的墨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呈小圆块状。这时出现了松烟墨。松烟墨就是用松木烧出的烟灰,再拌之以漆、胶制成,其质量远远要胜过石墨。但是这时期的墨没有制成锭,而只是作成小圆块,它不能用手直接拿着研,必须用研石压着来磨,这种小圆块的墨又叫“墨丸”。

    汉代,人工墨品多起来。官府设制墨作坊,有专人管理,其时墨原料取自松烟,是用手捏合而成。

    到东汉时发明了墨模,墨质坚实,墨的形式趋于规整,从小圆块改进成墨锭,它经压模、出模等工序制成,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研磨。

    汉代的墨很珍贵,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油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三国时,制墨业进一步发展。魏有韦诞、晋有张金,均为制墨名家。三国魏人韦诞(字仲将),工书法,善制墨,所制“仲将墨”被史书记载。经过石墨和松烟墨并行的时期,自魏晋以后,松烟墨完全取代了天然的石墨,已有名贵松烟。

    在制墨理论的发展上,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合墨法”是我国最早关于制墨工艺的文章。

    唐代制墨业空前兴盛,制作益精,名匠辈出,制墨中心从陕西地区扩大到山西、河北,其中以河北易州最有名。唐后期,奚超等人因避战乱迁居歙州,与其子奚廷圭以黄山松烟为原料,改进调胶、捣松等工艺,所制之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声名大作,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因其得到南唐李后主赏识,赐姓李,并封李廷圭为墨务官,李廷圭墨由此扬名天下。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

    宋徽宗宣和三年,歙州更名徽州,徽州成为当时中国的制墨中心,制墨业“家传户习”,非常繁盛。自此,墨便统称“徽墨”。徽墨也成为了墨中之精品,誉满天下。宋代制墨名家有柴询、潘谷等。金坛市曾出土一块珍贵的宋代油烟墨,距今已800多年,仍“光泽如漆,其坚如玉,久贮不变,研之无声,香气袭人,书之流畅,光彩照人。”

二、墨的流派和世家

    徽墨分为三大派。歙县墨隽雅大方,一直做为皇室贡墨。休宁墨精致华丽,使墨从实用走向工艺,后亦成为贡墨。婺源墨朴实少文,主要在民间普及。

    明代在“徽墨”中形成了歙派(歙县)和休宁派(休宁县)两大派系,二者各有千秋。在诸位制墨家中,方于鲁制造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