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个人总结 >> 正文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用易经对中国汉字的实践…
民俗学教学改革理论及实…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2009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最新热门    
 
暑期实践个人总结

时间:2009-8-9 2:49:10  来源:不详

我们的暑期实践从7月20号到7月29号,10天的暑期实践很快过去,这十天是忙碌而充实的十天:
1、我们一共举办了6场讲座(包含高考压力应对讲座、作文讲座、英语讲座、数学讲座理综讲座、毕业生入学前讲座);
2、完成两份调研(分省命题,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
3、走访了大英县最早建立的留守儿童之家——蓬莱镇吊脚楼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4、参观汉陶博物馆,卓筒井陈列馆;
5、现场观看卓筒井炼盐工艺;
6、在大英县的文化生活中心——朝阳广场举办了“践行绿色奥运理念,构建节约型社会---大英县节水节能宣传”

 下面分项目申报前的准备,项目申报,实践过程三部分简单的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一个回顾,算是对那段人生的总结;希望我的经历对以后申请暑期实践的师弟师妹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也相信我们的暑期实践能越办越好,更多的同学能够投身其中并锻炼自己。
 
I  申报前的准备

1、确定初步方案
知道可以申报暑期实践时间已经比较晚了,大概是6月初时候,此前没有参加过暑期实践,所以对这个东西还比较陌生,于是先用BAIDU搜索了一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发现对其非常感兴趣。然后打电话联系了团委的老师,表明了自己的意图,咨询了一些关于申报的具体事项,了解关于申报的一个大概流程;于是开始了前期准备,第一件事就是拟定一个初步的活动方案。只有确定了初步的活动方案,在联系接收单位时,你才能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别人也才好安排如何接待。

2、联系接收单位

 联系接收单位,这是整个暑期实践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由于学校给的经费有限,一般仅能解决往返的火车费,所以需要接收单位帮助我们解决食宿问题,而解决十来个人的食宿,是需要耗费较多的费用的,所以接收单位有时也会踌躇,需要大量的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我们也需要接收单位帮助我们协调当地的资源,辅助我们实施实践活动。如一个户外的宣传活动,就需要协调城管、水电等。
我在联系接收单位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开始时是由于选取接收单位的方向有问题,联系了几家单位,初时,对方都表示有兴趣,但把方案发过去,深入细节,特别是谈到食宿(钱)这个问题时,对方马上就有了戒备之心,表示要请示领导,其实也可以算作婉拒,往往后来就没了消息。刚开始的时候自己是满腔热情,但是接连受了几次打击,也不免气馁,垂头丧气的。后来重振旗鼓,分析了一下外部环境和自我优势,最后还是定位在学校,主要选取支教的形式,毕竟你要别人为你买单,那你就必须为别人创造价值,社会就是这样,没有免费的午餐。后来终于在申报截止前联系到我高中就读的学校,说来惭愧,其实在提交申请后,我还在与接受学校就具体的支教形式进行沟通,各个细节还在确定之中。

II  项目申报

1、填写项目申报书
确定了接收单位,接下来就需要填写项目申报书。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要感谢团委李东平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
说实话,由于缺少经验,开始时我递交的方案真的是平庸无比,没有亮点可言。今年的暑期实践的主题是“奥运宣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最初提交的方案虽然也包含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却没有任何特色,既没有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也没有什么有新意的内容;体现暑期实践学术成果的调研论文甚至都没有提。后来李老师专门打电话给我,指出我提交的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让我在那些方面做改进。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这个电话挽救了我的暑期实践方案,否则也许它就被PS了。
按照李老师的建议,首先,我通过各种途径对大英县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虽然我也是大英人),终于寻找到几个亮点:

1、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大省之一,,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万人,400余万农村学生;大英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人口共53万,根据县政府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外出务工人员达7.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5%,外出务工人员在给家乡带回可观收入的同时,也使1.8万少年儿童成为留守学生。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大英县所处的遂宁市是整个四川最早开展留守儿童关怀项目的,四川省首个“留守学生之家”就在遂宁建立,新华社、人民日报都曾有过报道。
针对留守儿童,我们拟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怀”项目,包括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