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总结 >> 正文
二OO九年上半年信息技术…
最新热门    
 
二OO九年水利工作上半年的总结报告

时间:2009-8-9 2:53:34  来源:不详
完成投资149.6万元,解决饮水安全3500人。三要供水工程水源工程和水处理厂已建成,管网建设已完成4公里,入户150户。第二批计划下达的26个项目工程已做到了项目任务、技

术负责、完成时限三落实。三是落实责任,实行倾斜。为确保实现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新突破,我们实行“三落实、三倾斜”的措施,即落实领导责任、落实技术干部工作责任、落实项目工程村组干部的责任。实行领导力量向安全饮水工程倾斜,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向安全饮水工程倾斜,服务保障措施向安全饮水工程倾斜。强力推进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第二批计划下达的26个项目已陆续动工建设。全年目标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2、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全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抓好以李村、辛岳、鼓楼河3座水库除险加固、洛惠渠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是县委、县政府承诺年内举办的十件实事的一件。为把实事办好办实,首先我们按照确保供水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划定工期,争取省市业务部门同意,先期安排了李村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争取按期完成任务,择期安排了辛岳、鼓楼河两座水库的施工计划,争取年内完成施工任务。其次是抓住春季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实行专业队施工,招标确定施工队伍,突击完成了洛惠渠灌区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和梁头塬集雨节灌项目建设。经过努力,两项重点节水灌溉工程均在五月底全面完成。梁头塬集雨节灌工程是一个集人畜饮水和集雨灌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工程完成新修集雨池塘36座,配套灌溉渠道5.01公里,增加蓄水能力2.1万立米,可增加节灌面积1000亩,整修池塘8座,项目区内兴修集雨水窖453座,可解决510人的饮水困难,工程完成投资432万元。同时在抓重点项目的基础上,抓好后续项目的落实工作。通过多方努力,谢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任务已下达,有望年内动工建设。

3、以解决“热点”问题为突破口,认真抓好以河道整顿为重点的水政执法工作。

水政执法力度有限,河道采砂秩序较为混乱,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上半年,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把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抓好以河道整顿为重点的水政执法工作。一是加大水法规的宣传力度。首先抓住“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的机遇,利用电视媒体平台,开展水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历时20多天,集中播放水法规和《洛南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的通告》,增强群众的涉水法制意识。其次是组装宣传车辆,深入沿河乡镇及重点采砂河段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在群众集中场所开展设点宣传和送法下乡入户宣传活动,活动中制作展板10块,印发资料万余份,受教育群众数十万人。二是集中开展河道整治活动。3月下旬开始,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河道采砂专项治理整顿活动,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0余起,处罚13人次,收缴罚款1万多元,收缴采砂工具百余件,有效地遏制了河道范围内乱采滥挖、乱建、乱堆、乱倒等现象。三是规范程序,积极探索河道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河道管理中乱采现象易反弹、管理难度大的实际,在市、县的支持下,我们从规范河道管理程序入手,在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河道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河道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6月中旬,县政府召开了有乡镇长参加的河道整顿视频电视电话会,对河道管理工作做了专题安排部署,有力地促进了河道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坚持以河道管理为重点的同时,我们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认真抓了水政执法工作。一是加大取水许可工作实施力度,积极抓好计量取水监测平台建设,认真做好水资源费收缴工作。上半年水资源费入库15万元,占目标任务的60%。二是召开了纪念《水土保持法》颁布18周年座谈会,增强社会各界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水保两费的征收工作。三是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水利综合执法实施方案,以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

4、坚持规范化管理,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针对今年汛期提前、天气异常的实际。在防汛工作中,一是认真搞好汛前安全大检查工作,我局抽调干部力量,由局领导带队,深入乡镇、水库和险工险段,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督促工程管理单位做好工程监测和防汛准备工作,落实防汛技术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二是修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