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在武术及中医中的应…
三种套路及其解析——文…
武术入奥的文化学思考
浅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明清时期河南少林武术生…
最新热门    
 
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因素及相关运动训练问题

时间:2009-8-8 16:36:05  来源:不详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内涵博大。其中的武术套路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和艺术美感,劲力协调,姿势优美,关节灵活,反应敏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观赏性是武术套路中劲力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影响的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武术套路;力度表现;运动训练

  Abstract:Martial arts i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treasure with abundant contents, among which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is more attractive because of its techniqu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physical latent for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of artistic beau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physical latent force in martial arts repertoire and its influence on athletic training.

  Key words:martial arts repertoire; physical latent force; athletic training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特性使武术运动表现出如下特点:第一,武术运动是一种内(精神意念)外(形体动作)结合的运动形式,外取形态,内表心灵,在姿态运动变化中显示运动者的人格力量和气魄;第二,武术运动强调内心感受,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中创造一种超象灵感和诗情画意;第三,武术运动除了提供人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形体运动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充满了含蓄的主观象征意义。[1]传统的武术套路形式上注重力量、速度及表现力,使其具有较强的竞技特色并直接反映套路演练时的技术水平发挥。武术套路运动的力度表现不是通过对外在物体的实际打击效果反映出来,而是通过依据技击性原理所设计的动作演练,并借助“意”、“势”、“精”、“气”、“神”等方式反映出来。
  
  一、武术套路运动中力度表现方式及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具体说来,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劲力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适当的表情、神态与身体动作的配合,表现精神意志方面的内在的威慑力量;第二,通过适当的静态动作,表现出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潜在力量;第三,通过适当的滞、缓技术动作,表现良好的自控能力和沉稳扎实的抗打击能力;第四,通过快准结合的动作,有时还加上呼吼呐喊方式,表现勇猛凶狠的进攻性力量。这几种表现形式很好地说明了在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表现的强弱与物理学意义上的“力量”和“动能”绝对值的大小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从理论上明确武术套路运动的特点和劲力表现的方式,对于搞好武术训练十分重要。现在武术训练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把武术运动与其表象运动形式完全等同起来,把它看成是纯粹的形体功能素质的训练,忽略了其“内修”的要求。[2]武术训练实践很少涉及武术基本理论,以直观的教练员形体示范和运动员机械模仿的训练形式为主。这种训练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第一,运动员通过观看示范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只能对动作有一个粗浅的把握,而且有时会因视觉本身的局限,得出错误的判断,造成自己动作走样;第二,武术动作结构复杂,包含着各种微妙细腻的技巧与方法,简单的模仿很难掌握要领;第三,直观的形体示范训练无法传达内心的感受。这种训练模式带来的一个消极后果是运动员们在力度表现方面的欠缺,即通常所说的“散”和“软”的问题。而囿于形体功能素质训练的观点,对力度欠缺的纠正方法必然是片面强调“拥力”,这又造成形体动作的僵硬死板。总之,很难使运动员体验和表现武术动作的刚勇神武的力度和游洒脱俗的神韵。
  
  二、武术套路运动中劲力动作训练
  
  现代武术运动强调“力”与“美”的二元有机结合,即通过力度表现去塑造其刚健雄浑的运动美感。没有力度表现,武术套路运动就丧失了观赏性功能,就不会成为群众广泛喜爱和参与的运动竞赛项目。因此,正确解决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力度表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主观表现的意识,充分显示精神力量
  武术运动中的力度,除了用形体动作表现以外,还可以通过非形体动作的“精”、“气”、“神”、“意”、“势”等因素来加以渲染强化。现代武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虽然逐步丧失了技击格斗的实战功能,但是武术原有的战斗精神没有根本改变,攻防动作套路设计也着重突出武术运动的这种本质特征。所以,要强化武术动作的力度感,首先要培养运动员的战斗精神和意识,并启发他们在做动作时把这种内在的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是表现主观意志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善于运用眼睛表达内在情感,产生的力度效果大不相同。运用眼睛表达情感可以使得套路动作显得目的明确而有生气,可以有效地烘托映衬形体动作的力度。比如做“弓步冲拳”这个动作时,冲拳时目规拳头出击的方向,目光像闪电一般锐利,表现出一种勇敢自信的大无畏气概,对于强化冲拳动作的力度感非常重要。反之,如果我们做动作时表情神态没有相应的配合,就会显得身心分离,目标不明确,这样即使形体动作再用力,也还是会给人一种“散”和“软”的印象。
  
  (二)明确动作的技术要领,掌握发力的关键时机,通过瞬间协同发力来增强动作的力度表现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力度表现,是通过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强弱对比来实现的。如果一味强调用力,一时一刻不敢放松,势必造成肌肉紧张,动作僵硬,缺乏美感。只有掌握了动作的技巧和用力的方法,找准用力部位,选择适当的时机发力,才能举重若轻、潇洒自如地实现动作的力度感表现。比如单亮掌这个动作,完成得好会显得刚健有力,但这个动作的视觉力度感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简单地用力向上抡臂体现出来的,而在于抬臂结束时的抖腕和转头这两个细小动作的微妙配合。如果把上述三个动作分解开来看,我们在分别做抬臂、抖腕和转头动作时,每个动作本身实际上并不需要很大的力量。由此可见,不是绝对力量的大小,而是动作技巧和用力方法的配合,才是武术动作力度表现的关键。与此相关联的,身体各部位的协同作用与动作力度的表现也至关重要。有上肢和下肢共同参与的动作,应要求运动员做到全身协调一致。 

  (三)明确力点分布和发力的顺序性,做到劲力顺达
  对发力结构复杂、涉及部位较多的动作,要细致地分解,明确力点分布和发力的顺序性,做到劲力顺达,从而达到增强力度感的目的。比如做开步冲拳动作时,应遵循“其根在脚、力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的用力顺序,即要求由腿部发力带动跨部短促急转,拧腰顺肩,最后挺直时关节完成动作。如果忽略了动作的先后承继关系,在这组动作中先伸臂,再做拧腰顺肩动作,就会破坏动作的整体连贯性,从而显得动作凌乱,力点分散,缺乏力度;如果为了使冲拳动作显得有力,强行在肩、肘部位使劲,则必然造成动作的僵硬,同样达不到表现力度的目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手臂的动作一般到肩、肘为止,很少有腰胯的参与,即便有腰胯的动作也常常晚于肩肘关节的运动。因此,在武术训练中,应适当注意强化典型动作的训练,减少日常生活习惯动作的负面影响,在动作准确规范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力度。[3]
  
  (四)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兼顾,合理协调
  武术套路体能消耗较大,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要进行力量训练更要进行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训练,劲力训练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整套演练时技术水平的发挥,所以加强体能训练至关重要。在训练中要趋于科学化、标准化、多样化,科学的系统的加强劲力训练应采用无氧代谢的训练方法,重视乳酸在训练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最大限度提高肌肉无氧代谢的运动能力,使运动员在武术套路的动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爆发力,完成难度较高的动作。
  进行力量训练要使用周期性的控制,这是对力量训练的自身规律和专项竞技状态周期性发展规律的结合,对力量的训练所进行的一种动态控制。针对现今新出台的武术套路规则,特别是规定难度动作,更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速度力量素质,才能以高质量完成套路中采用的难度动作。[4]在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由于肌肉要进行不同负荷的抗阻力练习,所发展的肌肉速度和力量与专项运动中的速度和力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力量训练时,依据肌肉收缩的特性和不同速度的生理学特点,结合武术套路运动所需的肌肉收缩属性,尤其是现今武术规定难度动作所需的肌肉属性,认识肌肉在不同速度情况下收缩的适应特点,应采用抗多种不同负荷的练习方法来提高肌肉的不同速度与力量能力,使肌肉在不同收缩速度条件下的抗负荷力量得到相对提高,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速度与力量,最终达到对运动员进行专项速度与力量能力的,这对于运动员整套演练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武术套路运动员基于其项目体能消耗特点,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不仅要进行力量训练,而且更要进行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训练,因为就供能方式而言,套路的1/4以上组合练习本身就是速度耐力练习。速度耐力训练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进行整套演练时技术水平的发挥,有少数体能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在整套演练中都未出现“极点”现象,这无疑是体现其各方面水平的最好前提。速度耐力训练方法很多,如400m、500m跑,半套、2/3套、整套、超套套路练习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就要对训练进行合理的周期性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制定每堂课的运动负荷。
  
  三、小结
  
  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劲力表现方式与其他体育运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要纠正武术动作“僵”和“软”的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武术动作构成原理,根据实际情况,在精神因素、动作的准确性、有序性和整体性这几个方面下工夫,才能达到目的。武术由于规则的改变,难度动作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想使运动员有充沛的体力完成难度动作,又能够提高演练的水平,必须把影响体力的诸多因素分析清楚。不管诸因素的作用如何,最终目标应该在结合难度动作的基础上,把体力消耗减少到自身的最低点。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都要在结合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每堂课的运动负荷,使整个训练周、周期、阶段的运动负荷节奏,依据人体生理变化规律进行,能够使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预定目标。体能的增强,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水平的发挥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武术在向“高、难、新、美”方向发展的同时,一定应注意运动中力劲表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君,姜周存.从2003年新规则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6117.
  [2]刘旭东,贾亮.武术套路与传统哲学[J].搏击:学术版,2004(3):4951.
  [3]王伟,林丽,于海滨.对产生武术劲力因素的认识与分析[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8):185183.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