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顾颉刚的民俗研究方…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试析崔莺莺《闹简》《赖…
试析禅宗语境中的严羽诗…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
试析贾宝玉性格的多重性
试析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试析《广雅》释义方法探…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
试析陈寅恪晚年“著书唯…
最新热门    
 
试析庞德“在地铁车站”中的汉诗特性

时间:2009-8-8 16:37:51  来源:不详

  (如同一枝白色的蜡烛
   放在神圣的地方,
  一张老人特有的面庞
  美得就是这样。
  如同冬日里的太阳
  耗尽了自己的光泽,
  一个年老的妇人
  结束了一生的苦涩。)(许渊冲 337)
  
  此外,以“字”(Word)作为衡量单位的模式,无疑也影响了汉诗英译过程中的形式处理,给汉诗英译提供了一种新的韵律模式。如沃森(Burton Watson)等西方译者在翻译王维的《鹿砦》时,所使用的不是西方诗歌传统中的音节,而是以汉语中的字(word)为基本单位来进行处理,译文中也是以四行的形式,每一行以六个“Word”为单位:
  
  Empty hills, no one in sight,
  only the sound of someone talking;
  late sunlight enters the deep wood,
  shining over the green moss again.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Saussy64)
  
  这种以字(Word)为单位,不依音步,也不顾韵律的译诗,以及简洁明快凝练的翻译风格与美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发展是非常协调的。
  由此可见,在英美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诗律学的变革过程中,以庞德的名诗《在地铁车站》为代表的深受汉诗影响的英诗创作所起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在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以及诗律学方面都无疑引发了一场变革。这一变革不仅继续影响着英诗的创作,而且为汉诗英译的革新提供了实践范例,从而使英语诗歌得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注解【Notes】
  ①如在1993年版的《哥伦比亚美国诗歌史》中,J.T. Barbarese 称《在地铁车站》为俳句。See “Ezra Pound’s Imagist Aesthetics,”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 ed. Jay Parini and Brett C. Miller(New York: Columbia UP, 1993).又如:Daniel Tiffany 在Radio Corpse: Imagism and the Cryptaesthetic of Ezra Pound (1995)中写道:“Thus, the influence of Japanese haiku on Imagism, for example, can be understood as an exotic means of formalizing and dignifying a poetic suicide.” 再如:Kenneth Lincoln认为:就结构而言,该诗与日本俳句多多少少是相称的。See Sing with the Heart of a Bear: Fusions of Native and American Poetry, 1890-1999 (Berkeley: U of California P, 2000).
  ② “5-7-5形式”是指俳句英文译文中,诗句分3行排列,音节数分别为5、7、5,而日文俳句原文中,17个音排列为3行,有时也排列为1行。日文3行结构中的5、7、5音,与英文音节比较接近,但语义容量小于汉语的“字”。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Bowers, Faubion, ed. The Classic Tradition of Haiku.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96.
  飞白:《诗海——世界诗歌史纲》。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年。
  [Fei Bai. An Outline of World Poetry. Guilin: Lijiang Publishing House, 1989.]
  黄晋凯等主编:《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Huang Jinkai, ed. Symbolism and Imagism. Beijing: China Renmin UP, 1989. ]
  刘勰原著,龙必锟译注:《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Liu Xie. Wenxindiaolong.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Long Bikun. Guiyang: Guizho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2. ]
  Lowell, Amy. “Twenty-Four Hokku on a Modern Theme.” Poetry 18 (1921):124-27.
  齐一:“《雅歌·春天狂想诗》中的意象主义考察”,《外国文学研究》3 (1999):44-52。
  [Qi Yi. “A Study of Images in Springtime Rhapsody.”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3 (1999): 44-52.]
  Saussy, Haun. Great Wall of Discourse and Other Adventures. Cambridge: Harvard UP, 2001.
  宋柏年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Song Bainian, ed.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Abroad. Beijing: BeijingLanguages College Press, 1994.]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Xu Yuanchong. On Chinese Verse in English Rhyme. Beijing: Peking UP, 1992.]
  赵毅衡:《诗神远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Zhao Yiheng. The Muse Traveled Far.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03.]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