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农村老家的电话让我郁闷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求测:老婆在回家的途中…
适宜搬家的“良辰美景”
如何设计适合自家的玄关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白手起…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白手起…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白手起…
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白手起…
最新热门    
 
从儒家的普遍和谐观念看全球化中的文化冲突

时间:2009-8-8 16:38:49  来源:不详

  “西学东渐”很好地说明,两种相互冲突的文化如果没有决定性的思想上的妥协,是不能够调和的。如果利玛窦不采取“合儒”的策略,如果中国的士大夫不放下天朝大国的架子,这场文化相逢也不会有什么建设性的结果。尽管当时内外的客观形势不允许有一个中国化的天主教在中国各地出现,利玛窦和他的中国学生遭遇到了中西两方面的阻碍,最终都没能达到各自的目的,但天主教毕竟被暂时接纳到中华大帝国中来,天主教学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文化达到了融合。
  儒家的中和思想使其具有一种宽容精神。这种宽容,按照罗素的说法,“欧洲人根据本国经历是无法想象的”。欧洲人自认为是宽容的,实际上只不过是比起他们的老祖宗显得宽容一些,但在现实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各种压迫,并称不上宽容。相比之下,中国的立国之本是一种更为宽厚仁慈的观念。西方的基督教号称“仁慈”,但教会对“异端”的残害和“十字军”向耶路撒冷的进军,让人们看到的是它的血淋淋的残忍,而丝毫没有一点宽容的精神。儒家尽管也认为自己的思想是高明的,甚至是普世的,但它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在儒家看来,东方有东方的思想和宗教,西方有西方的思想和宗教;东西方文化虽然形态各异,但仍然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儒家并不强迫西方人接受自己的思想,更不会像西方文化那样借助洋枪洋炮来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思想。儒家是通过完善自己来给世人树立一个榜样而影响世人,以使他们也趋向于完善,如《论语·季氏》所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三
  
  各种文化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尽管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但从最终来说,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都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和存在的。在最终的目的方面,各种文化都是相通的。文化之间的不同,只是说明各种文化各有其特点,各有其用处,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能相互代替。所以,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高价值之下,各种文化是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儒家思想也认为,文化虽是多元的,但最终的理念是相通的,各种文化都是这一终极真理的体现。虽然形态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人类安定祥和地生存下去。天地生化万物不是让它们相互争斗,而是要让它们和睦相处,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文化自然也应该是这样。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充满着差异和矛盾,但万物是能够共同存在而不相互伤害的,各种学说也可以并行于世而不相互冲突。各种文化应该既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相互吸收与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每一种文化都应该向其他文化开放,也应该向其他文化学习。合乎自己理想的吸收接纳,化为己用;不合乎自己观念的就不接受,但也让其自己发展。而不是去摧残和扼杀。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并照此去做,各种文化就能够和平共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面对全球化的现实,各种文化必须要有一种全球意识,具备一种宽宏包容的精神。每一种文化首先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要知晓别人的长处和短处,知道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与之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就会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顾世界的长远利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各种文化之间必然要产生矛盾,甚至发生激烈的冲突。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15世纪末,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一起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市场经济的扩张是为了从其他国家掠夺财富和资源,西方文化的扩张则是为了让其他民族接受西方的文明,而这一切都是以坚船利炮作后盾的。罗素曾说:“西方人到中国去无非三个目的:打仗、赚钱、传教。……这三种人——军人、商人、传教士都是强迫世界接受我们的文化,或多或少抱有强硬的态度。”这些话显然不仅仅适用于中国。西方人认为。把自己高度的文明带给其他民族是对他们的最慈善的举动。但罗素说:“这真是大错特错。”
  从儒学的观点来看,西方人的做法违反了“和而不同”的原则。据《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不同的元素融合,事物就能生长发展,这叫做和;等同的因素相加,事物就不能生长发展。一个有新事物生成,一个则没有新事物产生,这就是“和”与“同”的不同所在。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文化之间有相互融合,就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之间没有融合,文化就会慢慢失去生命力。实际上,没有一种文明是能够永远不变的,现存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曾受到过其他文化的影响,都是文明融合的产物。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继承和时代的创新固然非常重要,但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罗素曾说:“不同文明的接触,以往常常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中世纪的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习东罗马帝国。学生胜于老师的先例有不少。”欧洲文化之所以现在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它能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更新的结果。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得益于外来文化因素的加入,其中在古代主要是佛教文化,在近代主要是西方文化。二者都大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够发出火花,激发人的灵感,从而导致文化上的创新。如果文化之间没有差异、没有碰撞,世界上就不可能出现如此多姿多彩的文化图景。对具体文化来说,如果没有外来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致命的后果,中国近代之前那种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景象该是多么可怕。西方文化的入侵,从一方面说确实给中国文化带来了灾难,从另一方面说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重生的机会。如果全球最后只剩下一种文化、一种文明,那不是人类的幸福,恰恰是人类的悲哀!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趋势。按照儒家的普遍和谐的观念,每一种文明都是天道的显现,但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在展开和完善之中。都需要参与到全球化当中来汲取其他文明的营养来完善自己,都要开放自己,容纳他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再幻想去主宰其他文明,或者支配整个世界。西方文明曾经试图这样做,但历史证明这是不现实的,其他文明都应该引以为戒。如果每一种都文明都能以“保和太和”、“和而不同”的观念为指导,以平等的眼光审视自己、看待他人,以完善代替苛责,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和谐代替冲突,就能使不同的文明真正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而不会出现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所以,一种在全球化意识下多元发展的格局,应该是今后世界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