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SOHO族”必读的风水常…
“SOHO族”必读的风水常…
office职业男士与公司办…
The Water God’s Temp…
评于君方《观音》(Chu…
最新热门    
 
Hofstede文化测度下中国东西部的文化差异

时间:2009-8-8 16:38:50  来源:不详

  摘 要: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极其丰富。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 西部乡村文化存在的条件与环境都发生了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 这给云南省的经济和文化建设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健词:Hofstede文化测度;中国;东西部;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植根于农村,是以农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陆农耕文化,与西方滨海商业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
  本文希望从Hofstede视角下分析中国东西部的文化差异,以进一步探求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契机。
  
  一、理论基础和文化测度模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霍夫斯泰德(Hofstede)通过一项对53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余名职员进行的问卷调查,从价值观的角度概括出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 Collectivism)、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阳刚/阴柔文化(Masculinity / Femininity)。
  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这一维度用来测量个人受集体影响的程度。“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个人重视自身的价值与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为淡漠,与集体保持着一种精神上的独立。“集体主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其中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人员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体保持绝对的忠诚作为回报。他们对集体的偏好强于个人独立决策的偏好,共识和协作比个人采取行动付出努力更有价值。
  2.权力距离( Power Distance) 。指社会成员对社会或组织中的等级制度或权力分配的容忍、接受程度。权力距离大的社会对等级制度或权力分配不公所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的容忍程度高。社会呈现明显的等级阶层, 权威阶层拥有特权, 并尽量通过各种权利象征物来表明自己的地位, 以受到尊敬。权力距离小的社会比较追求平等公正,权力均衡,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程度较低,对社会或组织的参与程度高。
  3.不确定性规避 (Uncertainty Avoidance) 。指社会成员在面对风险、新生事物或不明朗事件时所采取的态度。不确定性回避程度大的社会,人们比较保守,不愿意冒风险,较可能排斥新生事物。人们会通过构建各种规则和制度, 增加可预期性来减轻压力。而对不确定性回避程度小的社会,人们能够泰然地接受不确定情景, 对未知的情景、观念和人物表现出较大的容忍度,喜欢维持一种宽松的环境,容易接纳各种新生事物,不太关注制度和规则。
  4.阳刚/阴柔文化 (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即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成就和生活态度的看法。在阳刚社会中, 居于统治地位的是男性气概,如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对于金钱的索取,执著而坦然。人们倾向追求个人财富及事业成就,赞赏决断能力,竞争、雄心壮志和职业成就受到重视。
  
  二、Hofstede文化测度下中国东西部的文化差异
  
  (一)西部乡村文化的特征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模型,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中国西部乡村文化的特征:
  1.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国乡村文化的显著特征。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重人性中的共性,而轻个性, 对集体有着深厚归属感,忠于集体利益。具体表现为重视家庭伦理和宗法制度,强调社会秩序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平衡,并提倡中庸之道。历来,在中国农村形成的是以家族为中心,强调建立以亲缘关系为主的亲疏远近人际关系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2.权力距离大。中国文化强调人伦关系,所谓“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社会中每个人都被给予了明确的位置,进而建立一个礼治的秩序。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构造,不同于西方的“个人本位、阶级对立”。这种伦理关系,就是权距之体现。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高权利距离的国家,中国乡村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距, 享有特权被视为一种荣耀, 权利和财富的炫耀成为成功的标志。个人的行为举止仍然受到上级组织的强烈约束,领导的看法和思路对下级有着极大影响。
  3.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较高。在中国乡村,人们对风险、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态度比较消极,回避风险、循规蹈矩, 遵守规则,不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现。
  4.柔性社会倾向明显。中国传统文化不鼓励个人奋斗,成名成家,不鼓励竞争和优胜劣汰,鼓励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提倡共同富裕和助人为乐。中国人自古就强调人文关怀和天人合一, 重视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强调道德精神追求。
  (二)东部沿海城市文化的特征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模型,东部沿海城市文化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
  1.个人主义倾向日益明显。个人主义是社会的核心理念,是社会文化的显著特征。人们强调个人和个人利益,重人性中的个性,而轻共性;崇尚个人意志、利益高于集体规范、集体利益;个人的行为有较大的选择自由。
  2.权力距离逐渐缩小。社会法制比较健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较少,思想较自由和开放,人们有多种发展的选择余地;“人生来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的等级观念较淡薄,上下级认为彼此间天生是平等的,下级对上级的依赖是有限的,并且偏好商量,下级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他们的上级;组织的行政权力分散,等级制度不呈金字塔式,社会成员对社会上或组织中存在等级制度的容忍程度(即权力距离)较低。
  3.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降低。对风险、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态度比较积极,冒险精神较强,能够容忍叛离的个人观念和行为,鼓励创新和自我表现。

  4.刚性社会倾向增加。重视个人财富、成就,鼓励竞争、个人奋斗,崇拜个人英雄,推崇优胜劣汰。
  
  三、西部乡村文化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一)家庭和家族观念
  中国自秦汉以来家庭就一直既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单元,又是政治组织的基础。云南等西部乡村在特定的经济地理条件下,主要还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本位的集体主义,人们不太习惯于契约方式的经济活动,不大愿意参与社会组织和市场经济活动。
  (二)平均主义观念
  云南省大部分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人口整体素质较低,其他兼业机会也少,耕作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往往会比较邻里间贫富程度,较少考虑效率,平均主义观念仍然强烈。人们注意力更多地在于集体范围的和谐和帮扶,而不在鼓励个体的奋斗成就和效率。
  (三)集权主义观念
  在云南地区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下,集权思想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内心深处仍然坚信政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农民永远都只能是遵守和服从。集权主义思想仍然盛行,这是中国乡村文化权力距离较大的真实体现。
  
  (四)重义轻利的经济观念
  在云南地区,农本商末观念仍然有很大市场,市场意识淡薄,人们不懂得在商品交易中获取利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重情义、重人情,轻利益;重信用、重道德,轻合同。人们在交往时十分讲究“面子,人们的交易行为属于多次重复博弈。
  (五)封闭保守的经济观念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再加上传统宗教的密布,形成了西部独特的“孤岛文化”。
  在云南省由于受传统观念小农意识的影响,经济主体更注重企求心理安全和安稳,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不尚竞争尚和平。主要表现在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目光短浅,自我封闭;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图改革等。人们往往不是积极通过努力主动改善自身环境,而是倚仗政府的组织和安排,甚至于“等靠要”。即使创业,也是不愿与人联合,不敢扩大投资。
  
  四、启发和建议
  
  我们应摒弃乡村文化中狭隘的本土观念,加强沟通,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提高多文化的宽容度和兼容性。同时又不能盲目地落到其他优势文化的俗套或框架之中,要保持自身长处和特色,要重视和明晰双方的文化及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文化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说,东西部本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体系,而非独立的一个文化体系或阵营。我们这里所作的区分仅仅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经济地理原因形成了东西部的一些文化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径的差异。
  总而言之,东部沿海受西方海滨文化影响略多,更多的带有商业文化的特征;而西部特别是云南地区受传统的民族文化影响深刻,是本土文化保存较多的地方。我们在云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了解和考虑到这些差异,才能有的放矢,走出一条更适合当地情况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宋志平.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J].经济管理,2005.
  [2]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李英.西部非正式制度对制度创新的约束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0.
  [4] 张继焦.非正式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9.
  [5]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 李琪.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J].人大复印资料,2001.
  [7] Marieke de Mooij,Geert Hofstede.Convergenceand divergence in consume behavior:impli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retailing[J].Jour
  nalof Retailing,2002,(5).
  [8] Sean Dwyer,Hani Mesak,Maxwell Hsu.An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National Culture on Cross - National Pro
  ductDiffus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5,(2).
  [9] Cheryl Nakata,Sivakumar.National Culture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n Integrative Review[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1).
  [10]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A].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