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瞻仰胡耀邦墓地风水景观…
风水与环境景观学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与文化…
雕塑群山的子民:哈尼族
后工业景观内涵的比较与…
最新热门    
 
景观雕塑的和谐意境

时间:2009-8-8 16:39:41  来源:不详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非凡的通融力,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国人以“人文”将自然世界变成人文世界所付出的努力,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和内涵。景观雕塑艺术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本真的艺术活动,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关注心理健康,它更能深入公众生活,引导公众文化,充分体现以“人文”“化成天下”的作用。艺术给人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加强景观雕塑的艺术化,能潜移默化地加强人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人对自然、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那么,如何才能加强景观雕塑的艺术化?笔者看来,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研究现代,用和谐理念指导景观雕塑艺术创作。
  首先,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解读景观雕塑的和谐意境。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其真义在《国语》中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参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出其蕴含着传统和谐理念的几个方面,即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等。
  “以他平他谓之和”,和谐的东西必定是不同要素的协同互济,而不是简单的同一,要素的多样性是形成和谐的前提,和谐的宗旨是“配合得当”,因此多样的要素必须“统一”。要达成“统一”,必须仰仗关系的协调。关系的协调是和谐系统的结构方式,它在系统宏观状态上则展现为力量的平衡,也是指要素在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宏观状态。这种宏观定态折射出了系统要素“以他平他”之生命力的平衡。
  当城市的人们在生存的意识里不停的强调着生活的质量时,雕塑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填补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其公共性体现在公共环境和公众欣赏。城市雕塑在满足自身系统和谐之外,还必须满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一是雕塑的自然环境因素的协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追求,从而营造了广场、街道、绿地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雕塑在这样的环境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宗教,为统治阶级宣功利德,而是以它多样的形式和鲜明的个性,服务于建筑和环境,以其特有的装饰情结补充及完善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二是人文空间环境因素与雕塑的和谐。人文环境从大了讲可以到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民族的文化氛围、一个地域的历史文脉,从小了讲可以到城市人们的文化层次,心理承受能力,精神需求的趋向等等。城市雕塑就像城市中闪光的亮“点”,凝聚着它们特有的灵性,以其独特的语言,诉说着每一个城市的每一个观念,让人们品味着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在精神上,对人们起到了直接的教育作用和导向作用。北京长安大戏院前,以京剧脸谱设计的雕塑《中国风》,其建设定位在“民族传统,地方特色,时代精神”,强调了长安街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形象大街的意义,不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 “和六律以聪耳,”的和谐意境。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灿烂的历史。四川乐山大佛书写了雕塑艺术历史长卷中闪光的一页。远望乐山,山形如同卧佛,佛隐其间。天然的卧佛山形与人工的坐佛造型相得益彰,坐与卧,抽象与具象,共同构筑了神奇的景象,正应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及和谐意境。其一是主题。乐山大佛的主题是坐镇江河,大水横行淹没众生,立佛一座,用无边的佛法来镇压河妖,虽然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但是人们得到了精神上慰藉,也是民心之所系。其二是位置。乐山大佛倚山临江、青山环抱,在卧佛状的山体中之脐点,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把山与水作为一个整体来平衡于一点之上,不但考虑到天时地利的因素,也将中国人的“天工造物”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三是体量。乐山大佛采取坐姿,约四十米高,头长八米,端庄大方比例均称与山体浑然天成,佛眼微睁,半开半合,全然一派冥想的姿态,展现出无穷的超然物外的内涵和意境。景观雕塑是由环境、工程、美学、人文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艺术品,要创造独特的景观意境,并非易事,我们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这一基本理念入手,不懈地努力、追寻,“语不惊人誓不休”。

  其次,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解读景观雕塑的和谐意境。中国传统和谐理念强调差异、变化、相生相和,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准则。从生态文明的观点来看,传统和谐思想中的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等理念,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从景观雕塑创作的意义来讲,景观雕塑是为特定的环境设计和创制的,与所在环境结合成有机整体是其基本特征和起码要求。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环境,不仅雕塑自身的意义会发生畸变,而且它所处的环境亦会失之完整,有的甚至成了环境的负担,非但没有提升环境的美学价值,反而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现在,有许多景观雕塑,在主题选择和艺术表现上产生了误区。腾飞、鹰、龙、十二生肖、改革、开放等命题被反复引用,用一些球、飘带、圆管、圆柱或向上尖细略带装饰性的具象且程式化的造型组合成时髦的“抽象雕塑”, 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正可谓是:“作为现代艺术,不是永无休止地往自然界添加人为的主观制作物的工具,而应是引导人们感知世界真实面貌的媒介。”因此,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存在的中国传统思想,是对景观雕塑存在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和谐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生相和,以求生生不息,这不仅反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也洽洽是景观雕塑的核心价值所在。
  传统和谐思想中的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对景观雕塑存在着现实意义。任何和谐的事物都要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协调如一,并与环境协同演进。道家要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虽然可以做到与物同体、与造化同游的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和谐,但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与处世原则,就难以与社会结构实现功能耦合。而“内圣”而“外王”的儒家思想,要求个人要无条件地服从社会结构稳定和整体利益的需要,虽然形成了超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实现了内部高度和谐,但同时也窒息了其生机和活力。景观雕塑的创作要从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入手,重视信息适度和适应性,以缓解不良环境给人造成的生态失衡。摩尔曾说:“对我来说,雕塑蕴涵着生命的动力,有机的造型尤其感性,能传达感情和暖意。” 因此,景观雕塑的表现要在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雕塑的空间环境,关照人的生理特点,充分体现人性化特征,使雕塑的欣赏符合人的生态特征。景观雕塑不能只表现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理想和生活体验,而要重视欣赏人们的心理感受。从雕塑的艺术造型上要接近自然,与环境形成轶序感和韵律感,以符合人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解人们的心理紧张。雕塑的创作主题上要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把握创作元素中的自然意识和自然气息,使人从身心上享受着大自然的单纯、安详、合理、永恒,感受生命的美好,给人以心灵的关怀。正如王朝闻先生曾说:“衡量人为雕塑的审美价值的高低,主要不在于形象是什么,主要在于雕塑品唤起人们对美的生活或理想的生活的美的感受与向往。它对人们的感觉经验也在起着改造作用,这种精神性的改造作用,关系着雕塑与非雕塑同样重要的审美的价值。”景观雕塑要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创造精神和美育功能,来引导大众走向高艺术性境界,这就是景观雕塑的艺术性和公共性的统一,同时也是传统和谐思想中的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①左克厚主编:《中国美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②吴中杰主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③章利国主编:《设计艺术美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④郇海霞:《美术观察》,《劣质城雕:城市里的景观垃圾》2004.07
  ⑤滕小松:《美术观察》,《城市雕塑让人欢喜让人忧》2007.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