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实施魔咒能实现我的爱情…
爱情杀手
只要爱情的女生八字揭密
请教各位老师看看我的事…
请教各位老师看看我的事…
将爱情当作情感游戏的八…
忠诚的爱情,你有吗
爱情占卜法
笑容透视你的爱情运势
爱情占卜
最新热门    
 
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自我失落与创作失误的双重结果(下)

时间:2009-8-8 16:40:10  来源:不详
乃朝廷委任,升迁贬谪全在朝廷,不可能“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再富贵,婆家也难染指。王子腾贵为相爷、权倾朝野,也没有给贾府增加一分势力。四大家族虽“连络有亲”、却各自兴衰沉浮。毫无政治背景的新科状元被权贵择为乘龙快婿。这在欧洲王公大族是不可想象的。与欧洲的“政治行为”不同,中国的婚姻原则是“门当户对”,而且常常不在富贵本身,主要在于一种门第血统和名义上的考虑。然而这也不是很严格。贾府长房长孙贾珍、贾蓉父子,都娶的是贫寒女。贾母也说:“不管他根基富贵……”。“金玉”议婚时,薛家已经衰败。败家子薛蟠正在牢中。若说权与钱联姻,恰恰舍林黛玉莫属。她独自拥有盐政官的巨大家产。只是被作者剥夺了而已!

  实际上,林黛玉与薛宝权,在贾母们眼中,不是什么叛逆与卫道,不是非宝钗不可,黛玉必不可,而是好与更好为问题。然而,无论宝钗怎么好,她有一条注定不如黛玉。这就是,对宝玉来说,林妹妹必不可去,任何人也不能取而代之!因此,如果贾府一定要娶宝钗,那么,作为妥协,有一条现实可行的选择,这就是把宝钗黛玉俩人同时娶进来,一夫二妻不分大小。这在生活和小说中多见。这应该是贾母、王夫人、宝玉、黛玉、宝钗等所有明智的人极乐意的。然而,唯独作者不乐意。那不是因为在叛逆与封建之间搞调和,而是主题不允许。因为采摘到人生美果的贾宝玉,就再也不会听从作者的指使走向儿女情空之路了。即使他被迫出家,也是个“情僧”,而不是对儿女情的否定。

  贾宝玉的人生之路经历了入世的和出世的双线平行发展的三部曲:人世的:追求—破灭一一否定;出世的:不明—痛苦一一觉悟。最终当他彻底否定世俗人生之时,就是他胜利实现出世之日。所以说,贾宝玉的人生目的(下凡入世),就是为了否定人生(超凡出世)。前期极重要的爱情婚姻生活,恰好跨跃了二个过程:以“追求”和“不明”开始,以“破灭”和“痛苦”告终。然而,他的人生之路还没走完,他不是为爱情而生,而是为众女儿而生。这就是他在黛玉死后自食其言没有立即当和尚的原因,因为他还有女儿可爱。只有在众女儿都烟消云散后,所谓“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才会因彻底破灭而觉悟,彻底否定人生。

  这一宗教的主题框架决定了贾宝玉的爱情婚姻必须是悲剧。同时也决定了作者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悲剧的原因。为了实现这一先验的主题,作者不得不违背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爱情”是“男女相爱的感情”。“恋爱”是“男女相互爱慕的行动表现。”

  [2]基·瓦西列夫:《情爱论》104-105页三联书店,1981

  [3][20]陈其泰:《桐花凤阁评红楼梦》87回未批,95回后批。

  [4]舒芜:《说梦录》;25页,上海古籍,1982

  [5][德]霍克海默:《批判的理论》;107页,重庆人民出版社1989年。

  [6]董解元:《西厢记杂剧》卷回。

  [7]别林斯基:《诗的分类》

  [8]林楠:《论黛玉的觉醒和宝玉的蛰眠—从宝黛诗文创作看宝黛形象的差异》

  [9][11][14][15][19][22][24]黑格尔:《美学》一卷307-310页

  [10]弗洛姆:《追寻自我》66页,延边大学1987

  [12]黑格尔:《美学》二卷352页

  [13]科恩《自我论》27页

     [16]《狄德罗美学论文选》: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7]邓云乡:《红楼风俗谭》95-96页举大量例子说明“冤家”是一句纯中国式的“罗曼谛克”的情语,是爱侣的“昵称”。中华书局1987

  [18][20]《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编》57回批,97回未批。

  [21]段启明:《红楼梦艺术论》:148-149页,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3]高尔基:《论文学》6页,漓江文艺出版社

  [25]莱辛:《汉堡剧评》第32篇

  [26]约翰逊:《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27]《马恩选集》4卷79页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