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杜诗“沉郁顿挫”风格含…
杜甫“沉郁顿挫”本义探…
最新热门    
 
沉郁顿挫写百态社会人生——浅谈鲁迅小说思想艺术特色于《孔乙己》之体现

时间:2009-8-8 16:40:29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对于旧社会和一切黑暗现实的这种批判,鲁迅在小说中以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来阐述,以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来加以描绘,久而久之,则形成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而且这种思想和艺术特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代表了鲁迅小说之于社会人生百态的诠释,同时这也成了他小说创作最具闪光点最具感染力的特征和风格。

鲁迅的小说算得上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了,而且他的小说也可看作是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了。《孔乙己》更是其小说中的名篇。

古人常说“文以载道”或者如孔夫子所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1]”,把这些言论加以整合进而推广延伸,而后比及于鲁迅的小说,可以这样讲,他的小说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之社会效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且比以前越发先进越发深刻的多。因此,若要称孔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圣贤,那么也可将鲁迅称称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圣贤。之所以能这样说,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鲁迅把他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相紧密联系,并且还能够以时代先知的眼光跳出这种格局,站在历史和时空的高度,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与责任,以满腔的热情和悲愤,无情地批判社会上落后的迂腐的吃人的以及一切一切的不合理之种种,进而希望达到某种疗救、启发、激励和使人及整个社会清醒和振作的效用。对于这种批判,这种效用,鲁迅在小说中以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来阐述,以其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来加以描绘,久而久之,则形成了他小说创作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而且这种思想和艺术特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代表了鲁迅小说之于社会人生百态的诠释,同时这也成了他小说创作最具闪光点最具感染力的特征和风格。

小说《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这篇小说篇幅虽不足三千字,但却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2]下面,我就其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

一、思想特色之于《孔乙己》

从作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乙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孔乙己这个备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及科举制度的罪恶,深刻地暴露了整个封建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沉痛地提出了一个改变群众身上昏沉、麻木的精神状态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反封建是鲁迅小说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鲁迅集中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和教育制度。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封建科举制度的禁锢之中,他虽然读过“四书五经”,但终生连半个秀才都没捞着,因此,后来这竟成为他被别人刺的最痛的伤疤之一。他满口知乎者也,但他终究也不会营生。他虽受过正统的封建教育,但这却从未于他的人生和仕途有益过。但终究他还能写一手好字,这倒也能换碗饭吃。但不幸的是,他后来竟染上好喝懒做的恶习,以至最后终于把他赖以生存的唯一的行当——替别人抄书这个饭碗给丢了。为了满足最低级的“酒瘾”他不得不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以至于最后被丁举人打断了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造成孔乙己最后悲惨结局的元凶,不是别的,正是这毒害人的封建科举和教育制度。传统的封建正统教育历来标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并以此来激发和鼓动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心只知道求取功名。但是,在这茫茫浩荡的赶考大军之中,真正通过“开科取仕”这根独竿爬上去的人却很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能“望仕兴叹”。虽然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读书赶考,屡试屡挫,从轩昂小生白首老童,但仍痴心不改,一心期望有朝一日他们能出人头地、光耀门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人中的大多数终生都没考上,他们只顾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却忽略了对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营生本领的学习,以至于出现像孔乙己这样的可悲人物[3],这也是封建科举和教育制度最为可恨、最为罪恶的地方。由此可见,封建思想文化对读书人的戕害达到了何种的程度!

二、艺术特色之于《孔乙己》

鲁迅小说不但思想深刻,而且艺术成就也很高,这也是鲁迅小说之所以写得好,能牵动读者心的地方。

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在创作方法上,鲁迅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主要采用了“杂取合一[4]”、选取“典型细节”及“为人物设计典型环境”等方法。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首先,在《孔乙己》这篇作品中,鲁迅通过对现实的描写——掌柜的凶神恶煞、冷酷无情;短衣帮的穷形尽相、麻木不仁;丁举人等封建上层的为富不仁、心狠手辣,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世态炎凉的极其病态的社会,并在其中似乎有些暗示,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结果只能是一种不幸的悲剧。

其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孔乙己》中又显得更加的冷峻、严肃。第一、鲁迅对孔乙己几次来酒店情形的描写,虽然表面上写孔乙己的“知乎者也”和众人对他的取笑,从而导致了一种“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5]的气氛,实质上这却是用来反衬极其冷漠和严酷的社会现实。第二、鲁迅在尽力揭示丑陋现实的同时,又为我们从侧面揭露了造成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原因和背景。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愈是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他们的挣扎也就愈激烈,他们的统治也就愈黑暗。”孔乙己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清王朝封建统治最为没落的时侯,此时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社会经济基础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贫者饥寒交迫,生死不保;富者为富不仁,欺压善良。正因为如此,才使《孔乙己》这篇小说有了非常深刻和复杂的社会背景,为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二)、形象塑造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的时候运用了杂取合成的艺术手法。孔乙己正是千千万万个饱受封建教育和文化毒害的读书人中的一个,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下层知识分子的弱点: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的惟一的穿长衫的人”,这表明此类读书人既无力进仕,而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与贫苦人民为伍,整日处于昏沉麻木的状态。2、这些人又很可悲,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处境,始终以“读书人”自居,又常以“君子固穷”等封建迂腐的理论来自欺欺人,自我解嘲。

其次,选取典型细节的方法。这在《孔乙己》中主要有两处。第一处是孔乙己在未被打断腿之前,到酒店中,当他被人讥讽时并不理会,而是“对掌柜说:‘温两碗酒,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了九文大钱。’”这里的细节描写一方面交代了孔乙己此时的生活还能勉强过得去,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的迂——“排”出九文大钱,似乎有一种自满和炫耀。第二处便是在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之后,他是用手走来的,并且当“我”端给他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此时情形表明孔乙己致绝境——身体残废、性命难保。这两处典型细节[6]的描写对于丰富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润色作用。

再者,运用了“为人物设计典型环境”的方法。《孔乙己》中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咸亨酒店这个典型环境当中。这是因为第一、孔乙己有好喝成性的陋习,在这里有利于“我”这个酒店小伙计来直接叙述和感受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及其在酒店中的种种窘况。第二、咸亨酒店又是众人频繁出入的场所,这里既有“长衫一族‘,也有贫穷的“短衣帮”,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咸亨酒店这个“小社会”和影射当时的整个社会,这对于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揭示社会现实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孔乙己》这篇小说中的语言和肖象等描写也很突出,与上面的诸种艺术表现手法一起,更加丰润和增强了整篇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孔乙己》是鲁迅众多小说中较早的以反封建为主题的一篇。这虽不是鲁氏小说最具影响力的一篇,但以其独有的魅力和价值也能部分地代表鲁迅小说创作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这对于我们今天来研究和剖析鲁迅的生平思想及其早期的生活状况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语自论语·阳货[M].台北文致出版社,1980.

[2]夏传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选读(上)[M].第二次修订第20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翟传增.孔乙己悲剧的三条线索.[J]语文教学通讯 , 2004(11).

[4]王臻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初探[J].齐鲁学刊1979(02).

[5]魏丽萌.以乐写哀 倍增其哀——谈<孔乙己>的主题及艺术特色[J]. 山西教育,2001(18).   

[6]于江.动词重叠研究概述[J].汉语学习, 2001(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