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朱淑真婚姻情感缺失性…
最新热门    
 
朱淑真研究百年回顾

时间:2009-8-8 16:43:13  来源:不详
讥为“浅弱”的朱淑真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及女性特征开始得到尊重关注和重新解读。胡元翎《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针对《四库提要》关于朱淑真诗“浅弱不脱闺阁之习”的论断,指出:
  这都是以男子的评价标准居高临下地品评女性作品的惯常用语。试想在女性被强力规范于闺阁之中的时代,怎么能要求她们写出气壮山河的诗篇?文学圣坛既离不开名山大川式的壮阔,也少不了小院方塘式的清幽。如果我们抛开男性垄断的文学标准,那么闺阁正是女性作家唯一生活的空间,真实地写出这一空间并展示出男性笔底所无的艺术特色,这也是女性文学价值之所在。朱淑真诗词恰恰在这一方面达到了极其深微的程度,展现出更加细腻的闺阁世界,塑造出一个更加真实的闺阁中人。
  在对朱淑真诗词创作作出极为精细的评析和与更具男性文化特征的李清照诗词的比较之后,胡文强调了朱淑真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的地位:
  (朱淑真)以“里巷中口口相传”般的生命力,冲破男权社会的种种藩篱,不须矫饰和扭曲自己的女性性灵即曝光于众,并凭藉其身世境遇的代表性、创作目的的纯粹性、作品优势的占有性三大优长,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比其他女作家所能给予我们的更深微、深挚、深婉的女性世界,使沉寂了很久的女性文学重新跃起,使女性文学继《诗经》之后,在父系观念日趋强化的新的时代环境下又一次完成了内容与形式上较完美的融合。所以朱淑真虽然在社会参与意识及艺术的精严方面都有薄弱之处,但在女性文学的坐标系中却有着重要的极特殊的地位。
  胡元翎《朱淑真与“空白”效应》(《学术交流》1998年第1期)另辟蹊径,探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不确定”和“空白”在朱淑真创作中的美学效果,指出“朱淑真之所以能吸引后人,除因其词具有很强的‘空白’效应外,朱淑真其人也具有很强的‘空白’效应”。
  香港学者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2)是近年来较为全面地反映朱淑真研究成果的一部力作。黄著在全面考订朱淑真身世,分析朱淑真诗词创作艺术和感情的基础上指出:朱淑真生于礼教森严,封建思想浓厚的社会,能大胆强烈地追求诚挚的爱情,她的思想在时代之先;她的行为则是对旧社会礼教压抑人性的一种有力讽刺;朱淑真诗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词性灵活,富于诗情画意,声韵合谐,出语自然,浅近流畅;在内容上寓情于景、物我相通,打破了诗词的界限。黄著并对《断肠集》自古及今的传播与接受过程进行了梳理。
  任德魁《朱淑真〈断肠词〉版本考述与作品辨伪》(《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比较了戴冠的《和断肠词》和《断肠词》的《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和《全宋词》所用《紫芝漫钞》本,指出通行《断肠词》中的《浣溪沙·玉体金钗一样娇》、《柳梢青·玉骨冰肌》等三首、《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绛都春·寒阴渐晓》、《阿那曲·梦回酒醒春愁怯》和翼勤从《诗渊》中辑出的《酹江月·咏竹》皆当存疑;否定了邓红梅在《朱淑真事迹新考》(《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中依据《酹江月·咏竹》而作的关于朱淑真晚年寄居尼庵的结论。
  回眸百年来的朱淑真研究,不论是在朱淑真身世的辩争还是有关其作品的审美把握艺术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留给我们思考和发掘的空白之处还很多。固然由于文献的限制,我们很难再对朱淑真的身世作出更进一步的确证;但就其作品的多重观照来看,我们可做的无疑还有很多。胡元翎《男性诗论与女性诗人的“隔”——朱淑真研究中的一个问题》(《求是学刊》1998年第2期)有感于当前朱淑真研究的现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无论是有意地漠视朱淑真作品中以“纤弱”为特征的女性气质还是故意地拔高其艺术创作的成就,都是一种在男性文化浸淫下生长起来的文学研究惯性;只有摆脱并超越这种审美惯性,换一种眼光来思考并评判这迥异于时的异质文化,或可打开朱淑真研究中的新局面。当然,胡文只谈到了性别角度这个研究的切入点,而对于我们来说,从文化、地域、传播、接受等各个角度去探寻朱淑真的独特魅力,进而发现她在整个中国妇女文学史、妇女生活史乃至妇女文化史中的历史价值与地位,也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①如梁乙真《中国妇女文学史》(开明书店1932):“李清照之后数十年,钱塘有朱淑真。”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朱淑真,南宋之女词人也。”刘经庵《中国纯文学史纲》(北平著者书店1935):“(朱淑真)是南宋唯一的女词家……大约较李清照后数十年。”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北新书局1936):“朱淑真,南宋之女词人也。”
  ②羊仁《朱熹与朱淑真之关系》(《申报》1946年10月26日)认为两朱之间确有亲戚关系,但该文并未提出任何有力证据。
  ③一些词集编纂者本着“为贤者讳”的心理,将此词中的“和衣睡倒人怀”改为“随群暂遣愁怀”。
  ④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也认为:“不知凡有文艺作品,都是‘复合的超越’,举皆不可以用纯科学的历史的眼光去鉴赏他的。”
  ⑤辑补者如孔凡礼《朱淑真佚诗辑存及其它》,《文史》第12辑:翼勤《朱淑真佚作拾遗》,《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笺注者如郑元佐注、翼勤校点《朱淑真集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全集中共收朱淑真诗337首,词33首。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