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韦庄寓居虢州考论

时间:2009-8-8 16:43:29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作者考证韦庄自鄠杜移居虢州的时间,最迟当在咸通元年(860),同时也对韦庄迁居虢州后的生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韦庄 《浣花集》 虢州

韦庄自云:“我有歌诗一千首……班班布在时人口。” (《乞彩笺歌》) 可见当时其诗数量之多,流布之广。然而,由于“兵火迭兴,简编具坠,唯余口诵者,所存无几” (韦蔼《浣花集序》) 之故,韦诗现存320首左右,仅及原作的三分之一,由其弟韦蔼编定为《浣花集》。

韦庄生平,正史无传。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和清人吴任臣《十国春秋》中有他的传记。但均过于简略,以至连其生年亦失于记载。

夏承焘先生编有《韦庄年谱》 (见《唐宋词人年谱》,以下称《夏谱》) ,旁搜博引,考索辨订,基本把韦庄的生平梳理一清,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其中关于韦庄寓居虢州之论,细读诗人作品,当有另解。本文试略作辨证阐发。

韦庄迁居虢州的时间,《夏谱》定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曰:“(时年)四十二岁,自鄠杜移居虢州……案诗集八有《鄠杜旧居》诗,集十有《过渼陂怀旧》诗,集一《三用韵》一首亦云‘鄠杜别家林’,是曾居鄠杜。其别鄠杜虽未注何年,然《过渼陂怀旧》云:‘辛勤曾寄玉峰前,一别云溪二十年。’编在乾宁四年(897)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之后二首,当亦乾宁四年作。自乾宁四年逆数二十年,则别鄠杜当在本年左右。知自鄠杜移居虢州者,以集中有《虢州涧东村居》、《三堂早春》、《三堂东湖作》、《朱阳县渔塘十六韵》四首,皆编在卷一。卷一各诗,皆黄巢入长安前之作,则居虢州当即在此时离鄠杜之后。又据同卷《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云:‘帝离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审题必作于居虢之后,黄巢入长安之前。诗云‘三度见新蟾’,则献崔诗至迟作于乾符六年(黄巢入京之前一年)。自鄠杜移虢,至迟当在本年也。”

事实果然如此吗?笔者通过研读《浣花集》,得出的结论恰与《夏谱》相反,韦庄并非迟至乾符四年始自鄠杜移居虢州,而是至迟在此年自虢州迁回鄠杜。至于韦庄自鄠杜移居虢州的时间,则大大早于乾符四年,最迟当在咸通元年(860)。

考韦庄寓居虢州的时间,当从两个关键人物入手。此二人即薛迈与当时之虢州刺史崔郎中。兹依次考论之。

《浣花集》卷一载《寄薛先辈》诗。先辈,是唐人对进士的尊称。薛先辈,即某薛姓进士。该诗首二句为“悬知回日彩衣荣,仙籍高标第一名”。仙籍,指进士榜;第一名,即状元。据此,可知此薛先辈进士及第,高中状元。考徐松《登科记考》,与韦庄同时之薛姓状元,惟有薛迈一人 (见卷三三) ,为咸通三年(862)状元。是则此薛先辈即为薛迈。

又,同卷《寄薛先辈》前一首是《放榜日作》,审诗题当作于长安。其诗首二句云:“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才上翠微。”按《登科记考》卷二三咸通三年薛迈榜即载“进士三十人”。可见,此榜所放,正是薛迈榜。韦庄既作此诗,显然他当于是年与薛迈同在长安应试,而薛迈得中状元,韦庄则榜上无名。

尽管自己落第,韦庄还是对薛迈寄诗表示祝贺。薛迈收到诗后,当有诗回寄。据同卷所载《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盖薛迈先以《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寄韦庄,韦庄乃即题步其韵奉和。旋又连和二首:《同旧韵》、《三用韵》。前诗有云“大火收残暑,清光渐惹襟”,后诗有云“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二诗当作于初秋。是则韦庄所和三诗,最早当作于咸通三年初秋。据《三用韵》中有云“鄠杜别家林”,知韦庄作此诗时,即咸通三年初秋已寓居虢州。

复考同卷载《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列于上三诗之前,与三诗当为同年之作。虢州崔郎中,即崔姓之虢州刺史。因其自朝廷郎中任上出为虢州刺史,故称。如韩愈有《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诗。其序曰“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云云,即为通例。且韦诗中有“观星始觉中郎贵,问俗方知太守廉”二句,前句切崔氏前此之郎中官职(《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郎官上应星宿”),后句乃切崔氏现时刺史之身份。韦庄居虢期间,与崔郎中时有过从。同卷载《三堂东湖作》、《三堂早春》二诗。题中之“三堂”,不是别处,正是虢州刺史宅。考中唐吕温《虢州三堂记》曰:“开元初,天子思二南之风,并选宗英,共持理柄。虢大而近,非亲不居。时唯五王出入相授,承平易理,逸政多暇,考卜唯胜,作为三堂。三者,明臣子在三之节;堂者,励宗室克构之义。”又,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序》曰:“虢州刺史宅连水池竹林,往往为亭台岛渚,目其处为三堂。刘兄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岁,职修人治,州中称无事,颇复增饰。从子弟而游其间。又作二十一首诗咏其事,流行京师,文士争和之。余与刘善,故亦同作。”又,《明一统志》:“三堂在河南府灵宝县旧虢州治内,唐岐、薛二王刺史时建,取人臣在三之义。”凡此,皆足资佐证。《三堂早春》诗曰:“独依危楼四望遥,杏花春陌马声骄。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消。溪送绿波穿郡宅,日移红影度春桥。主人年少多情味,笑换金龟解珥貂。”《三堂东湖作》诗曰:“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影动新桥横蝃□,岸铺芳草睡鵁鶄。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三堂池林湖岛之美,宾主娱游之乐,毕现其中。

按《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首二句云:“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据此,韦庄作此诗时,当已离开虢州家人,客居长安三年。所谓“无成”者,盖在长安连续三年应科试皆落第也。上文已考定,韦庄于咸通三年初秋已寓居虢州,而本诗亦作于该年,而诗言“别家三度”,是则“别家”之初,即韦庄从虢州动身赴长安应举,当在此三年之前。自咸通三年逆数三年,是为咸通元年。参以韦庄《三堂早春》诗,知韦庄最迟也当在咸通元年早春已自鄠杜迁居虢州。早于《夏谱》所定乾符四年十七年之久。

考崔郎中刺虢州之仕履,亦可证此结论。《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有云:“已闻铃阁悬新诏,即向纶闱副具瞻。”从中可以窥见本诗之作旨:盖韦庄在长安听到朝廷颁诏征召崔郎中入朝擢用的消息,故而作此诗表示祝贺,其中自然也含有希望崔郎中还朝之后,对自己能够有所援引之意。铃阁,本指将帅居地。《晋书·羊祜传》:“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此处借指虢州刺史府。悬新诏,表明诏书已到刺史府中。纶闱,同纶阁,指内阁。具瞻,为众人所瞻仰,后亦以之代谓三公、宰相。诗中当指崔郎中之新职。

事实上,崔刺史也确是在韦庄作此诗后就离开了虢州任。考《旧唐书·柳仲郢传》载:“咸通初,转兵部……俄出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逾年,为虢州刺史。”郁贤皓《唐刺史考》定柳仲郢于咸通三年为虢州刺史。如是,参以韦庄诗,柳仲郢当是在咸通三年底接替崔郎中虢州刺史之任的。

此外,韦庄的这首诗中,还有“雾雨十年同隐遁”之句。所谓“同隐遁”,对崔郎中说来,仅指其被放外任而已;对韦庄来说,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求仕不遇,困于布衣。韦庄的“十年隐遁”,具体说来,指他从初试长安直至咸通三年冬滞留长安这段屡试不第的岁月。同卷有诗《关河道中》亦云:“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恰同“雾雨十年同隐遁”之说。崔郎中的十年外任,按韦诗所写,自咸通三年上溯十年,为宣宗大中六年(852)。此即当为崔郎中出刺虢州之年。

“崔郎中”的十年外任,考之史料,时间也大致不差。据郁贤皓《唐刺史考》,大中元年至四年(847—850),虢州刺史为庾简休,其后所系之“崔某”,存疑于大中时,未确指其人其年。今据韦庄诗,则“崔郎中”之出刺虢州,或即接替庾简休之任。庾简休以大中四年,离任,则崔郎中当自大中五年(851)始接任。自此年至咸通三年冬离任,“崔郎中”在刺史任上为十一年,与韦庄“十年”的说法基本吻合。盖韦诗之“十年”乃举成数而言。

综上所述崔郎中在虢州之仕履,可证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确系作于咸通三年冬,而据此诗中所言“别家三度见新蟾”,考定韦庄自鄠杜移居虢州之时间,当为可信。

韦庄既然最迟在咸通元年早春就已经举家自鄠杜移居虢州,那么,又怎样理解《夏谱》所考的韦庄于乾宁四年所作的《过渼陂怀旧》诗中“辛勤曾寄玉峰前,一别云溪二十年”这两句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乾符二年(875),黄巢在曹州起兵后,转战河南州县,攻城略地,韦庄眼看战火将要蔓延到虢州,便于乾符四年又把家自虢州迁回了杜陵老家。时局的发展也证明了韦庄的这一迁居甚有先见之明,因为三年后,即广明元年(880)十一月,黄巢就攻陷了虢州。嗣后潼关、长安相继陷落,足见起义军来势之迅猛。另,据《夏谱》考,中和二年(882)春,韦庄自长安兵中逃至洛阳,寓居洛北,集中卷三作有《中渡晚眺》。诗中云“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此亦可证韦庄早已于黄巢攻陷长安前,就把家小安置在杜陵了。

鄠杜,意谓鄠 县与杜陵县之间,实际就是指杜陵。《三辅黄图》卷六:“宣帝杜陵,在长安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鄠杜间,故葬此。”嗣后遂将宣帝所葬之地改为杜陵县,旧杜县则改为下杜以别之。韦集卷八载《鄠杜旧居二首》,所谓“鄠杜旧居”,实即指杜陵旧居,并非分写鄠县与杜陵两处。所以,韦庄把家迁回鄠杜,也就是迁回了杜陵故乡。至于《过渼陂怀旧》诗所云“辛勤曾寄玉峰前,一别云溪二十年”,系因渼陂地近樊川韦曲,又为当地风景名胜,韦庄居樊川时,必常游至其处,故晚年过此而忆及当时旧事。玉峰,指终南山群峰之一的玉案峰,在樊川之南,登樊川北原(少陵原)远眺,其峰粲然在目。此即韦诗所云“曾寄玉峰前”之意。

韦庄举家迁居虢州的具体原因,由于史料缺乏,已难确知。我们仅能从他所作《虢州涧东村居作》诗中可以知道,他的新家位于虢州郡城东南郊外涧东,家有田亩,看来经济尚可自给。诗云:“东南骑马出郊坰 ,回首寒烟隔郡城。清溪涨时翘鹭喜,绿桑疏处哺牛鸣。儿童见少生似客,奴仆骄多倨似兄。试望家田还自适,满畦秋水稻苗平。”描写清涧绿桑,白鹭黄犊,稻苗满畦,宛然如画,充满了山水田园的闲适情调,诗句也清丽可喜。

在虢州闲暇的时间,韦庄还曾到州内各处游览。《浣花集》卷一有《题盘豆驿水馆后轩》诗:“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滩头鹭站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凭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盘豆驿,在州府西北,地邻黄河古渡口浢津,为渡黄河出入潼关所经之地。李商隐有《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诗。韦庄此诗从内容情调上看,当非作于赶考途中,应为游览途中所作。桃塞,即桃林塞。《水经注·河水》:“河水又东,经湖县故城北……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武王伐纣,天下既定……放马华阳,散牛桃林,即此处也。”《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灵宝县》载:“桃林塞,自县以西至潼关,皆是也。”

集中又有《尹喜宅》诗:“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紫气已随仙仗区,白云空向帝乡消。蒙蒙暮雨春鸡唱,漠漠寒芜雪兔跳。欲问灵踪无处所,十洲空阔阆山遥。”《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经弘农县故城东,城即故函谷关校尉旧治处也。……昔老子西入关,尹喜望气于此也。……其水侧城北流,而注于河。河水于此有浢津之名。”据此,浢津即在尹喜宅之北。以上二诗,都是韦庄游览古桃林塞,凭吊尹喜宅时次第而作。

此外,韦庄还曾到州内的朱阳县石岩下渔塘,亲历过“学钓翁”的况味。《渔塘十六韵》曰:“洛水分余脉,穿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