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生活的积淀与创作的激情
最新热门    
 
燃烧的激情与虚幻的历史 ——对《父亲进城》与《激情燃烧的岁月》进行的文本分析与文化研究

时间:2009-8-8 16:44:08  来源:不详
    其它如对石林这个城市学生参军后在部队锻炼的表现,也多多少少抽离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特征,把作品中所发生的一切挪到当下的军队里,也是完全可以的。石晶的部队生活,更是被处理得热情浪漫、富于诗意,历史、时代可能投下的一丝暗影都没有,变成了一个地道的革命浪漫言情故事。这样就与对石光荣的塑造同出一辙,人物血肉丰满、性格光彩照人,故事曲折生动,与人们当下的生活实感很接近,但就是很难让人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真实感。再比如对警卫员小伍子在文革中受冲击的描写,也存在这一问题。石光荣一家与蘑菇屯乡亲的故事很可能发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前后,但编导者很明显地绕开了这个敏感的问题,把它编写为家长里短的夫妻打闹,通过展示城乡矛盾、性格冲突这一超历史的家庭纠葛的同时,在孩子们充满谐趣的“一个老藤结三个瓜”的童谣中将真实的历史面影遮蔽并有意淡化了。于是,人们在分享石、褚家庭冲突的烦恼与趣味的同时,完成了对沉重过往的遗忘、超越与消费。电视剧中的故事结束在建国35周年之际,这一安排颇具深意,这样可以自然地让作品结束在一个辉煌、热烈的场景之中,同时在叙事上呼应了作品开篇,对表现人物心理、情感极其有力。同时,它又自然地回避了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诸多现实尴尬,如军队经商、高干子弟腐败等问题,只将一个美好、光明的画面定格在观众心中,再次绕开了对问题的发现与批判。

    回避对历史的反思,不再像当代史上文艺作品中展示的,按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去构建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是90年代市民文化勃兴以来文艺创作特别是大众娱乐性很强的影视剧创作的一个明显倾向,在这种倾向的左右下,一切可能引发争议的对历史的反思与评价就都尽可能地被淡而化之,而把力气花在故事的亲和力、可视性与趣味性上。于是,才会出现该剧在创作中存在的巨大反差:细节真实生动,宏观背景却模糊虚幻。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