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西方画家笔下的几个世纪…
论陆游笔下的北方及相关…
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新民”与“心力”——…
“湘西世界”:沈从文笔…
最新热门    
 
孙犁笔下的土改

时间:2009-8-8 16:44:18  来源:不详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走过来的人都清楚,“土改”,是中国共产党当年为使占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贫下中农翻身解放,所采取的非常重要的社会革命,也是后来打倒八百万美式先进装备武装起来的蒋家王朝,所必需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物质保证。然而,60年后的今天,某些后来人,也可能有那么一些当年“被革命”的遗老遗少,用今天的“价值观”看问题,对历史上的土改发泄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责难和非议。甚至有那么一位某派出所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杂文爱好者”,竟发表了《“周八皮”翻案记》(见围城杂文网),说什么周扒皮是“靠养鸡发家致富”的,“拥有水田两亩旱地一顷”,“并无大的恶习”,“半夜装鸡叫”只不过是“发家致富心切,可以理解。”并对《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同志不指名地大发污蔑不实之词。我曾以利见为笔名,回敬了他一篇《人民警察怎能为地主阶级翻案做吹鼓手?》也发表在杂文网站上,招来了几个反对者的胡绞蛮缠,支持者却是少数。后来在网页上又多次看到一些人由于对“文革”错误缺乏正确认识,而对历史上的土改,甚至对我党的阶级斗争理论颇有全盘否定之言辞。他们看到的仅是电影《白毛女》里黄世仁被斗争的激昂场面,根本不愿看白毛女的悲惨遭遇。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已发生蜕变,或从来就没有改变,同情地主阶级,鄙视贫下中农便成为一股暗流,于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便浮出水面,甚至有“白毛女是虚构的”等诸多奇谈怪论出笼。笔者以为,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思想领域出现这些与和谐氛围并不和谐的鼓噪,尽管是少数,也是绝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怎么办?唯有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重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重视中国革命史的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上述所有教育,不能只是说教式,文学艺术要发挥她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企盼有更好的作家、更好的作品问世。近日重读孙犁1947年5月写的《一别十年同口镇》,作品真实地表现了土改后冀中解放区同口镇人民的人文景观,是那样朴实、真切、感人,虽未直接描写土改的过程,但却刻画了土改前后地主和贫苦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反映了土改后地主家庭的生活水平并非如今人所想象的那样悲惨,尽管通篇并未用“阶级斗争”的字符,却描绘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以及剥削阶级中的一些人的进步:

“那些过去的军阀、地主、豪绅,则有的困死平津,有的仍纵欲南京上海,有的已被清算。他们那些深宅大院,则多半为敌人在时拆毁,敌人在有名的‘二班’家的游息花园修筑了炮楼,利用了宅内可用的一切,甚至那里埋藏着的七副柏树棺木。村民没有动用他们的一砖一瓦,许多贫民还住在那低矮的小屋。”

“过去,我虽然是本村高级小学的教员,但也没有身分去到陈调元大军阀的公馆观光,只在黄昏野外散步的时候,看着那青砖红墙,使我想起了北平的景山前街。那是一座皇宫,至少是一座王爷府。他竟从远远的地方,引来电流,使全宅院通宵火亮,对于那在低暗的小屋子里生活的人民是一种威胁,一种镇压。”

“谁知道一个村庄出产这样一个人物在同村的男女中间引起什么心理上的影响?但知道,在那个时候虽然是这样的势派气焰,农民却很少提起陈调元,农民知道把自己同这些人划分开。”

“土地改革后,没有房住的贫苦军属,进住了陈调元的住宅,我觉得这时可以进去看看了。我走进了大门,那些穷人们都一家家的住在陈宅的厢房里、下房里,宽敞的五截正房都空着。我问那些农民,为什么不住正房,他们说住不惯那么大的房子,那住起来太空也太冷。这些房子原来设备的电灯、木器、床帐,都被日本毁坏了。……”

“他们都分得了地种,……我也到了几家过去的地主家里,他们接待了我,显然还是习惯的冷漠,但他们也向我抱怨了村干部,哭了穷。但据我实际了解,他们这被清算了的,比那些分得果实的人,生活还好得多。从这一切的地方可以看出,从房舍内,他们的墙上,还有那些鲜艳的美女画片,炕上的被褥还是红红绿绿,那些青年妇女,脸上还擦着脂粉,……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很少看见擦脂抹粉的人了。”

“这些脂粉,可以说是残余的东西,如同她们脚下的那些缎‘花鞋’。但证明,农民并没有清算得她们过火。土地改革了,但在风雪的淀里咚咚打冰的,在泥泞的街上,坐着织席的,还是那些原来就贫穷的人,和他们的孩子们。而这些地主们的儿子,则还有好些长袍大褂,游游荡荡在大街之上和那些声气相投的妇女勾勾搭搭。……”

“进步了的富农,则在尽力转变着生活方式,陈乔同志的父亲母亲妹妹在昼夜不息地卷着纸烟,还自己成立了一个烟社,有了牌号,我吸了几支,的确不错。他家没有劳动力,卖出了一些地,干起这个营生,生活很是富裕。我想这种家庭生活的进步,很可告慰我在远方工作的友人。”

看了这样的文章对土改能有什么恶感呢?当然,不可否认,一些罪大恶极,民愤特大的地主、豪绅,在他们被清算时,农民们采取了某些过激行动,也是不必隐讳的。但这些过激行动是有节制的。

笔者为何推荐孙犁这篇散文,不仅仅因为孙犁是位著名作家,更重要的是因为,“孙犁是真诚的。”(连云飞、潘陆阳合编《孙犁散文》前言)著名作家从维熙在《方者自安》一文中说,“还是在50年代,我与孙犁初次见面时,他就说过这样的话:‘记住,不要追风,文学是有情物,只表达生活对你和你对生活的感情,没有了情字,也就没了文学。’”正因为如此,文坛上流传着著名作家肖克凡的一句话:“孙犁是一面迎风也不招展的旗帜。”可见孙犁是高尚的。孙犁这篇散文《一别十年同口镇》是可信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