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
生辰八字常识之四柱五行…
自然五行与人体五行的对…
生肖与家居办公桌吉方的…
属相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宗教因素在20世纪中国文…
文化定义•文化表…
新工艺运动在各个国家表…
最新热门    
 
对应表现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

时间:2009-8-8 16:44:35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整体表现,因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生命化写作认识是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使用许多生命化的术语,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既是主体生命的心理表现,又是主体生命的生理表现。写作过程是生命化的。写作人才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而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生命体层次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主体生命或者写作即时取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对应性文体。

Abstract:The writing  is   a   life‘s  corresponding  whole  exhibition,  so  should  establish   the   life  writing  study.  The  cognition  of   life  writing   is  rifeness  phenomena.  The  theory  of       Chinaese  ancientry   writing  and  literature produce   use   many   life  nomenclature.Any  theory  all   are   life’s   one  aspect   system  cognition. The  writing    hypostasis   is  life,  is   mentality    physiology   exhibition  of   main  body. Writing  process  is   life’.  Writing  person  ability  has   different   from    levels  and   style, writing  ultimately  aim  is   raising   life’levels.  What  main  body   and   life’s    estate    when   writing ,  as  much  as   corresponding   style.

Key word:corresponding;life  writing;physiology   exhibition;Writing  person  ability;corresponding   style
 
【关键词】 对应;生命写作;生理表现;写作人才;对应文体

    一直以来,一种模糊而又顽强的意识在头脑中不断躁动,直到近年才形成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写作和生命有着对应关系,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的整体表现,进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

作为普遍现象的生命化写作认识

对写作和生命的关系的思考,是每个作者都会经常发生的,而两者更为密切的对应性的思绪也会出现,但却常常是浮光掠影,难以深入和明晰。这些考虑往往在学习古代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理论中闪现,也在研究当代美学、艺术、哲学及其他科学理论中产生碰撞。

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在世界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生命化的术语。这主要是由于东方思维的特点所造成的。东方思维是与西方科学分析思维明显不同的思维方式,以直觉为主,具有整体性、模糊性和神秘性,一言以蔽之曰生命化。因此,有意无意地,中国古代理论包括写作理论,明显运用类比思维,使用许多比喻和象征。这些比喻和象征的内容常常是人类生命体及其部分。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在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简单介绍若干。古代唯一的写作学系统论著《文心雕龙》,标题中的“文心”,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从各种关于写作的论述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些生命化的术语:文眼,文面,文心,文体,文风,风骨,风格,风致,文首,文尾,凤头,猪肚,豹尾,文脉,文气等等。古人评论文章写作时是与评论人物一样看待的,在其意识和行文之中往往混为一谈。

    古代的写作术语中还有一个最常见的但又难于充分认识的术语:“文”。这是一个象形字,是一个人的生命体的形状,是生命的直接表现。由一个字到一篇文章,其间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脱离不了基本的联系和规律。

    应该说,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都与生命的整体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就是系统论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时,不能不产生关于生命的联想。特别是一些带有概括性或者形象性的学科更是这样。美学即生命特质的学说;任何美都是人的生命自由创造本质的投射,具有整体生命所带来的不可穷究的模糊性、神秘性和可感性。当人们看到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会是美的人。科学思维已经到了一个比系统论和遗传工程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产生了生命哲学、生命科学这样一些学科。医学及人体科学,仿生学等,更是直接研究生命的实用科学。

当代科学中有两个突出的文艺理论学科与我们所说的写作对应生命的认识有着特殊的联系。一是生命艺术学。这门学科引起艺术家的注目,但是还没有从外国完整地译介进来。可以说,它与文学主体论和艺术形态学这样一些理论认识是相通的。从它们本身就可以看出生命与写作对应关系的密切来。二是结构主义,提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似结构的认识。确实,一切事物都有相似的结构,都包容着原子运动结构。动物的结构更是这样,都有同样的首尾、感官、脏腑。由此基本的道理,进而认识文章这种精神产物和人的结构的相通就有了一定的前提。

至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文学主体理论,更是特别地强调写作主体生命自身的修养水平,认为这是写作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主体的素养及其高低,必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对写作的生命化认识,是古往今来一切写作的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尽管往往是片言只语或者瞬间感悟。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将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认识。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

    对写作与生命的对应关系这一认识,还应该从人类写作包括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去探究。写作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思维,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主体对世界的某种认识的过程。写作可以一分为二,包括科学文章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两大类。在“对世界的某种认识”中,“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个方面,“认识”包括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理论和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感受。上述定义,理解重心应该放在“主体”上来,即写作是主体生命的一种表现。

人类生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只是其中一种对应的表现。绘画、摄影都是生命的对应甚至可以说是对照的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是主体自身之外的事物,那么应该是主体生命内在本质的投射这样一种对应性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对象是主体生命自身,那更是一种明显的对照性表现。其他艺术如舞蹈、影视等都是这样的生命化的对应表现。写作同样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对应表现,不过它运用的手段是语言文字。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主体之外的事物(包括其他生命体),那么这种文章既是主体生命创造本质的投射,又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精神生命。

有的人会提出,文学作品是主体生命对应表现倒可以说得过去,科学文章这样说似乎不大通。不管是科学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人的心理创造物,应该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生命体。对应于人类个体生命,这种精神生命体无论哪一篇具体文章都同样有首有尾有体干,还应当说有眼有心有细胞等。而在这一精神生命体的内在层次,还有着人类生命本质的投射的产物,如创造性,如气质,如脉络等。至于以自身为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除了作为精神生命体外,还清晰地完整地对应了自身形象。

    在这里,文学作品还应当从其作为心理活动的产物的本质来辨析: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及生命本身。这种说法称为表现说。表现说不同于反映说,前者是文学艺术的根本认识,而后者应当说主要是科学理论的根本认识。人们往往误认为文学作品是为了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明定为文学作品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甚至包括真实地反映主体自身形象)在文学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是次要的前提和途径。文学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这样,反映论就不是正确的文学理论, 尽管它有时能够出于政治的需要而统治文坛相当时期。艺术包括文学是作家个体生命的表现。真正的艺术作品, 既要以反映外在表象即反映事物取得认识价值为前提和基础,还要以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即取得审美价值为主体和目的,辩证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艺术生命。只讲哪一项都是错误的,但在艺术的历史和实际的创作中,看来只讲反映的倾向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真正的文学艺术家都达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生命。比较一下鲁迅和茅盾。茅盾的作品尤其是《子夜》有着对于社会生活的细致的描绘。他反映了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回答了当时的中国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然而公众化的问题。用重大题材报告文学来定性他的作品,尽管苛刻但却有一定的道理。鲁迅的作品不是这样。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透过愤激的沈郁的情绪氛围,能够看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生命。而生命形态文学化,就是鲁迅的一个文学观。特别是《故事新编》一书收集的几篇历史题材小说,反而是他在人生最后几年的生命行程中对于“创造者生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