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犯太岁时我们该怎么办?
历朝岁时节令诗
天津志书中记载的岁时民…
最新热门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时间:2009-8-8 16:46:20  来源:不详
原意。
  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蕴藏非常丰厚的国家,相关典籍记载简单,并不代表民间的遗留就简单,无数的田野调查告诉我们,民间文化不仅常常与文献记载相对应,更常常能够弥补文献的不足。对于像端午节这样还活着的民俗,依然保有许多出人意料且活生生的端午祭仪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调查开掘而已。
  
  二、从岁时节日的变异性特征看,端午节的内涵大于端午祭
  
  岁时节日的变异,指的是岁时节日民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承中的变动。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民俗节日在传承上的不断变异,没有变异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变异使民俗得以传承。
  在时间的流逝中,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强势的岁时节日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其原有的一些内容则可能渐渐淡化。现存的那些节日民俗无一不是历史上的强势民俗,呈现着丰富多彩的面貌。端午节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其中的不少活动就是经过了不断的整合变迁过程的。譬如端午重要节俗龙舟竞渡,就有分别在端午、寒食、清明、上巳、重阳、元宵举行的文献记载,现在则除了浙江仍有零星的寒食、清明竞渡,就只有端午的竞渡了,而且被整合为为招屈原之魂、纪念屈原而举行;端午纪念的人物,古来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风神)、阳侯(波神)、越王勾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记载,而当今占主导的是屈原。又如前所述,粽子本是祭享能决疑、占吉凶的水中神兽獬豸的供品,现被整合为祭奠屈原的供品了。但流传至今的中国的端午节节俗活动中,还有不少仍然是与屈原毫不相干的,譬如佩香囊、采药、系五色丝、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黄、贴五毒、游百病……因此可以说,中国人的端午节不仅是祈福攘灾、重生卫生、欢乐愉快的节俗活动,还具有纪念伟大的屈原、弘扬爱国精神的政治意义。因此,单从祭屈这一点看,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大于韩国的端午祭的,也具有更为感人的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横向的空间的变迁,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科技、生产等等状况的不同,在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下,同一名目的岁时节日的民俗活动也会有显著的不同。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不仅东西南北地域差异大,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终是历史的常态,因此,在中国不同的地域上,不同的民族中,不唯存有不同的岁时民俗活动,就是相同的岁时民俗,也呈现出特别丰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譬如五月五日为通行的端午节时间,湖南、湖北、四川一带则称五月五日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端午节俗活动在十天以上。“五日竞渡,楚俗所同。至十五日名日大端阳。食角黍、饮蒲酒如前。十三、十四、十五三日,龙舟尤胜,与他郡异。”(湖北宜昌)。四川华阳县对于五月五日,“俗谓之‘端阳’”;对于五月十五日,“俗谓之‘大端阳”。“(五月)初五日为‘龙舟会’。士女皆泛菖蒲、雄黄酒,悬蒲、艾于门以辟邪。亲友咸以角黍相馈遗,近水居民则为龙舟竞渡。相传屈原以是日沉江,故为角黍、龙舟以吊之。十三日为‘关帝会’,二十八日为城隍生日,乡镇士女骈集喧阗,市为之哄。”(金堂县)至今流行于台湾近海地区的五月初五至初七举行的扒龙船(斗龙舟)活动则是集纪念屈原、辟除邪恶、祈求人寿年丰为一体的仪式。近期江苏苏州举行的端午节活动,又恢复了纪念伍子胥的内容。又如土家族过端午节,根本没有纪念屈原的内容,他们“不包粽子,不划龙船悼念屈原,靠河居住的寨子,赛龙舟,谓之‘龙船节’,纪念龙”,并且“祈祷五谷神赐下丰年”。苗族的龙船节虽然掺杂着纪念屈原的内容,但“龙船节从祭祀活动到竞赛场面,都标志着苗族举行这一活动是为了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是一次群众性的禳灾祛病、除污去毒的卫生运动”。黔、湘一带的苗族是日还举行传统的赛马、斗牛、踩鼓和“游方”活动。云南开化彝人“五月五日正午走马,以角力射柳为节”,而且,地方文献称此俗传自明永乐时代的宫廷。藏族青年男女“于是日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对歌、丢手帕、抢帽子等活动”。而在韩国,“端午祭规模很大,活动跨度达10天……现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数种祭典和假面舞剧,还有农民乐舞比赛、投壶、摔跤、打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棋王比赛等文娱节目1000多个。从五月初一到初十,还举办全国性的盛大的‘乱场’(庙会集市),各地特产商品集中展销,规模很大。”再加上前面我们对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不少引述,不可否认,韩国端午祭的具体节俗,虽然都可以在中国找到性质上一一对应的端午节俗,两者还是存在着不少差异的。正如中国某些地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某些特别的端午节仍然属于上古中国端午节的变异一样,韩国端午祭同样也应是一种变异。诚如民俗学家刘魁立先生所言:“每一个地方,在自己的民俗活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一普遍性和特异性的结合,是民俗事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而且,比之于中国的端午节,韩国端午祭的内涵也要小得多。
  总之,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祭祀为端午节之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各类节俗活动,归结起来仍然都与祭祀信仰相关;韩国端午祭则不唯在命名上保留着端午祭祀的原意,所举办的各类活动更未脱祭祀之主题。而且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且同一性质的对应。端午节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其中的不少活动经过了不断的整合变迁过程,复加以我国幅员的辽阔、族类的多样,也导致了中国境内的某些地方、某些少数民族的某些端午节俗有些特别,如同韩国端午祭为上古中国端午祭的变异一样,也是一种变异。这些又都使得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远大于韩国端午祭,单从祭屈这一方面就可以得到证明。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