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海东邹鲁”:韩国安东之行

时间:2009-8-8 16:46:21  来源:不详
后三面为郁郁葱葱的松树林所环绕,清幽寂静,确实是一方静心读书、修身养性的胜所。其主要的建筑物,有当年退溪指导学子的陶山书堂,受业弟子居住的陇云精舍。退溪先生去世后,其弟子陆续增建兴修的典教堂(讲堂)、尚德寺(供奉和祭祀退溪及其高足月川、赵穆的牌位之所)、光明室(珍藏退溪遗墨手迹与其他重要的儒家典籍之处)、东西斋(学生宿舍)、试士坛(举行“陶山别科”考试的场所)、藏板阁(收藏“陶山十二曲”刻板)等等。

  李退溪在韩国历史上的地位,有如中国的孔子,甚至还要更高。韩国最常用的面额1000元的纸币,就是以他的肖像作图案的。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身后,李退溪都极受朝廷与民众的尊奉,他当年讲学场外陶山书院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儒教的圣地。在李氏朝鲜王朝宣祖八年(公元1575年),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韩石峰奉国君之命为陶山书院专门题写了匾额,从此,陶山书院也被人们称之为“赐额书院”。如此殊荣,在韩国众多书院里绝无仅有。

  古代韩国的书院的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课徒授业,二是祭拜典祀。自从近代西方教育体制引入韩国之后,课徒授业便渐渐消逝,至今已不复存在,但祭拜典祀活动依旧悄然延续。

  书院在韩国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蔚为大观。据相关资料,在李氏朝鲜王朝后期,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书院居然多达一千余所,而当时整个朝鲜王朝的辖境也不过20万平方公里。书院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士人,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熟悉儒家典籍、秉承儒家传统的行政管理人才,又为社会提供了众多从事儒学教育、推广儒家文化的普通知识群体,为儒教文化在韩国社会的推广与弘扬奠定了基础。而遵照儒家礼仪进行的各类祭祀活动,也为公众提供了儒教文化实践上的具体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书院的薪火相传就不会有今天的韩国社会儒教文化的普遍存在。

  不过,书院过多过滥也不可避免造成一些弊端。比如,入书院研读的士人可以蠲免赋税徭役,书院过多,导致生产第一线的青壮劳动力流失;而众多士人免赋免役,又使得国家府库收入剧减。

  此外,我个人还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书院过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符合做官条件的士人数量骤长,而朝廷和地方的官职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相对有限,遂使得相当多数量的士人没有入仕的渠道(就如同今天我们的大学扩招,导致大批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求职困难的情况一样)。读书人失去了通畅的入仕途径,就不免无事生非。聚在一起就不免大发牢骚,议论政治,指斥朝廷,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现象在所难免。本来,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境界的读书人实属凤毛麟角,“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固然不错,但立足点首先还在个人利益上。

  基于增加赋税收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尤其是有效消除读书人放言清议、批评时政以至破坏社会稳定等因素的考虑,大院君曾在十九世纪后期下达命令,撤销了全国绝大多数书院,只保留了寥寥几十所。看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得有个限度,过多过快难免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即便如此,韩国民众对他们的书院文化还是充满着自豪的情绪,尤其是前些年孔子第七十七代裔孙到韩国安东访问,留下了“海东邹鲁”、“邹鲁之乡”等题词,更让他们有些忘乎所以了,认为儒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独独在韩国一地,汉官威仪也只有在韩国才得以再现!

  在屏山书院,一位韩国中年妇女在尽义务向我们介绍了屏山书院的基本功能、历史沿革、以及书院文化在韩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之后,有意无意地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询问我们怎么看待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视安东为“邹鲁之乡”的评价与期许;二是问中国现在是否还有书院,中国人又怎么看待书院文化。

  她的潜台词我们当然听得出来,无非是暗喻中国早已没有书院传统,书院文化只是在韩国独得其传。这是韩国人特有的韩式“自大与自囿”(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语)。我们告诉她,由于种种原因,书院在中国虽然不如韩国这样的普及,但是并未绝迹。事实上,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长沙岳麓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应天书院等,“其气势与规模、其文脉与神韵,又怎得几个小小的绍修书院、屏山书院可比”(王先明教授语)。

  不过,话虽这么说,与韩国民众对儒教文化的呵护相比,我们对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忽视和慢待也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岳麓书院,今天也以每年门票收入达一千余万元而沾沾自喜。所以,与其厌憎与责怪人家的自大自囿,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反省自身,清醒地看到自己和人家的差距。讳疾忌医、固步自封,永远是进步的大敌。 歧路彷徨,儒教文明向何处去

  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的剧增和农业人口的锐减。就以韩国为例,城市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年轻人绝大多数拥入了首尔、釜山、仁川、大邱、大田等大中城市,留守农村故土的只是一些老人与妇孺。

  驱车在荣州、安东的高速公路上,丘陵绵延起伏,绿树成荫,田野平坦,但就是一路上很少见到车辆和行人,即使是在著名的河回民俗村参访,偌大的一个村子里,我们也没有见到几个当地的村民,真给了我们一次远离城市喧闹,亲近自然本色的机遇。但是,从更深的层次去想:建立在农耕文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儒教文明,也只能和谐地存在于安东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它的悠然自得,它的诚实纯朴,根本无法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代社会生活节奏。据韩国高等教育财团的朋友介绍,安东乃是韩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确实如此,我们驱车经过安东的闹市区,看到大街两侧都是比较简陋的二三层楼,没有高楼大厦、灯红酒绿,质朴自然。在安东的饭馆就餐,当地最有名的一道菜“安东煮鸡”,其分量之大,价格之低,让人有些难以置信。这一切,往好处讲,是田园牧歌式的宁静,而从另一个角度,则不能不说是落伍。

  安东地区还有不少保留着传统色彩的宗宅,比较著名的有重建于1929年的李退溪宗宅,老山金氏礼安派嫡裔居住的乌川遗址,朝鲜王朝时期著名学者鹤峰金城一的鹤峰宗宅,位于河回民俗村之内的柳成龙宗宅(忠孝堂)和柳云龙宗宅(养真堂),以及我们下榻的聋岩宗宅等。

  这些宗宅具有典型的民族建筑风格,保留着先辈大量的遗物,那些珍贵的典籍、手迹,让参观者感受到浓郁的书卷气,在那里佇立片刻,便能暂时忘却掉人世间的烦心之事。可是,如果再追问自己一句,如果真让你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居住,使“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成为现实,你愿意吗?恐怕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人可以留恋过去,但却永远无法退回到昨天;人可以抱怨现实,但却永远不会放弃了今天。这是一个悖论。

  再一个悖论是,儒教文化传统的保持和弘扬,是否必须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就像今天韩国的安东一样?难道要纯朴就必须闭塞吗?这样,儒教文明对于安东又究竟有多少意义?

  是“率由旧章”?还是“器惟求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