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比较
牛宝宝生在哪些月份比较…
求测老师:这个小孩到底…
选择哪家单位发展比较好…
主卧室装修成什么颜色对…
南方史诗传统与中国史诗…
“文化诗学”视界中的屈…
上博简《孔子诗论》与孔…
披文入情——中国古典诗…
论孟子的认同意识及其在…
最新热门    
 
比较诗学的名与实

时间:2009-8-8 16:47:53  来源:不详
之外,必须还要有第三者C。这个“第三者原则”,是搞好比较诗学研究的最低纲领。我们认为,这是“比较诗学童话”给我们的又一启示,即比较诗学只知其一不行,知其二也不行,还必须迈向“察其三”。这是对歌德和缪勒的“只知其一者,一无所知”的继承和发展。对第三者C,我们可以不作为重点,不必像对A和B那样,做出深入透彻的研究,但对C的总体情况,尤其是对可能影响A、B比较结论的内容,必须进行考察。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较诗学的名与实的讨论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比较诗学是指对跨文化、跨国度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意在寻求人类共同的文学规律。(2)比较诗学研究,首起于东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印度等国,比较诗学研究成果丰硕。(3)具有特定含义的“比较诗学”的概念,由安田朴于1963年首次提出。之后,东西方各国尤其是中、印两国,沿着既定方向大力开展比较诗学研究,盛况空前。 
【参考文献】
    [1]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向远.比较文学学科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3] 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世界诗学大辞典[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
    [4] 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5] 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6] (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 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J].读书.1981.
    [8] 杨周瀚.不妨先有成立中国学派的设想[J].中国比较文学.1981,(1).
    [9] 胡经之.比较诗学和比较美学[A].饶芃子,比较文学和比较美学[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
    [10] 迈纳.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几个课题[J].中国比较文学,1984,(1).
    [11] (印度)苏里齐·达亚古德.西方诗学和印度诗学的比较研究[M].印度:印度班达卡尔东方研究机构出版社,1981.
    [12] (印度)纳盖德拉.世界文学学[M].印度:印度迦尸天城体推广会出版,1985.
    [13] 刘献彪,刘介民.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
    [14]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5] (印度)K.C.潘迪.印度美学[M].印度:印度瓦拉纳西,乔克哈姆布拉梵语丛书部出版,1959.
    [16] (美)托马斯·芒罗.东方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17] 杨明照.中西比较诗学·序[A].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18]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6章.
    [19] 耿昇.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译者的话[A].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0] 乐黛云.见证比较文学先贤的国际友谊[M].中国比较文学[C].2004,(3).
    [21] (英)埃里克·J·夏普.比较宗教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2] (英)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3] 金泽.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中译本序.[A].麦克斯·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