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抓住机遇,造福后世

时间:2009-8-8 16:48:05  来源:不详
积不大,资源不算丰富,虽有发展,余地不算很大。因为资源不算丰富,所以增强了岛国人特有的危机感;因为内部发展余地不大,所以又增强了它们向外扩张的愿望。正因为有这样的特性,英国人才能在17、18世纪的欧洲,创造出令历史感叹的经济奇迹,而日本人,也能一枝独秀,以亚洲人身份,率先跨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岛国发展于前,大陆沿海国家紧随其后,或者说二者相互感应,形成近代西方经济发展的一大奇观。但是东西方的历史进程有先有后,这里除去地缘因素之外,还另有别因。但在同一地域之内,无疑是那些靠近海洋通道或接近海洋文化和岛国文化地缘条件的国家,更容易发达起来。从各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顺序看,总是那些沿海国家首先取得发展,而在同一个大的经济区域内,又总是一岛国开始发展,比如欧洲最先发达的国家乃是英国,而东方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乃是日本。再如亚洲的“四小龙”,几乎个个具备这样的条件。总之,海洋通道对于近现代经济发展来说,总是血脉相连。
    有人说,近现代经济,完全可以称之为海洋性经济。对此,自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越是靠近海岸线的地带,经济的近现代化进程越是方便。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过三条黄金海岸线。
    第一条海岸线,西欧大陆海岸线。北端始自荷兰,南端止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处于北纬60度之内。这条海岸线,甚至可以称之为欧洲近代文明的摇篮,它不啻于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命线。
    第二条海岸线,是美国东海岸,其位置同样处在北纬60度之内。这条海岸线,也可以称之为西欧海岸线的对应线。西欧近代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市场,而这个大市场,首推美洲新大陆。历史业已证明,这个大陆虽然在文明基础方面落后于亚洲、东欧,甚至落后于非洲,但其潜力的开发却较之任何一个地方更为容易。而当它一旦觉醒起来,又很能成为足以令西欧震惊和无奈的经济伙伴和对手。
    第三条海岸线,即美国西海岸,其长度大约跟东海岸线相同。其发展虽比之东海岸落后许多,但其经济价值,对于20世纪的欧美而言,也绝不比东海岸逊色。美国的发达,可以说是伴随着西部开发而兴起的,而西海岸的开发,更成为美国经济另一大门户。美国经济得天独厚之处,正在于其终于达到东西并进、左右逢源的良好境地。
    这三条海岸线的共同特征在于:它们大体上都是南北走向,而且地域开阔;它们都处在北纬60度内。这两个特征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正可以从中得到许多重要的启发。
    近代世界经济的历史走向,在于由西向东,又由北而南。由西向东,表示了西方先于东方的态势,由北向南,又表示了北强南弱的态势。换句话说,世界经济已经得到开发的黄金海岸,大体上都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北至北纬60度以南这个区域之内。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虽然也在北纬60度之内,却没有发挥出如上述三条海岸线那样的巨大作用。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海岸线的潜力正在发挥出来,而它的未来或许更加美好,它是北纬60度内最后一条黄金海岸线。

           四、具有独特魅力的儒家文化经济圈

    地缘作用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比如同是海洋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就有不同,同是内陆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又有区别。所以在地缘作用之外,还应有其它因素的作用。这里讨论相同的人文传统信仰会使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获得经济发展的趋同性。这一点,已为人类的经济历史证明,并且正在为现实的经济所证明。
    比如,同为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模式并不相同,大体说来,西欧发展较快,东欧发展较慢。但值得注意的是,东西欧的发展速度并不是依地球的经度划分的,也不是按历史上的强弱划分的,甚至不是以种族渊源划分的,而是按其宗教流派划分的。西欧经济发达地域中的国家,大体上属于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如英、法、德、奥、意、荷、瑞士、北欧五国等。而发展速度较慢的中、东欧国家,大体上是信奉东正教的国家。
    自然,宗教的分布是和世俗的历史演变不能截然分开的,但宗教信仰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显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的历史选择与走向产生莫大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大一些,我们还会看到,在世界经济的总体分布图上,相同宗教信仰区域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处于同一级次之上,而具有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国家间,则出现一条或隐或显的经济分割线。有时一线之隔,晃如两世,此一端经济发达,彼一端未离贫困。
    历史地讲,任何宗教信仰,均无贵贱之分,不论哪种信仰,都应受到人类的共同尊重。宗教既无贵贱,信仰更加自由。但同时也应该承认不同宗教传统的地域,其经济发展模式和速度也确有不同。
    以当今世界而论,政、教分开已经成为大的历史趋势,甚至早已成为历史。而信仰自由,同样成为公认的世界潮流。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原本不应对经济发展再产生任何消极作用。但现实提供给人的信息却是,正是因为宗教文化传统不同,在当今世界上才造成种种民族性冲突或地域性冲突。如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冲突;黎巴嫩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冲突;波黑地区的冲突等等。上述冲突的原因很复杂,但冲突各方宗教传统不同,显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关系与宗教信仰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中国儒学传统,虽然强调等级观念,但宗教意识薄弱,宗教态度宽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也有许多民族纠纷,也有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但从历史发展的总体情况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是成功的,在处理宗教信仰方面尤其成功。世界上主要宗教信仰,中国无其不有,无论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加上其他种种教派,可谓宗教信仰百花齐放,但中国文化都能宽容对待它。中国儒学文化的这个传统,使古代中国从来没有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而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对于各种宗教所采取的政策,也大体上与儒学传统相吻合。
    中国儒学文化的这个传统,为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国家内部,很少发生因宗教信仰原因而出现的冲突和混乱。在海外华人中,也很少出现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与纠纷。儒学传统,就其本意而言,本来有轻商重仕的传统,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但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又有亲和礼让、态度宽容的现实风格,这种风格对于华人经济的发展,显然有重要的帮助。
    前面说过,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常以同一宗教的传播范围为同一水平线,儒学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在中国文化的地位,有某种宗教性含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本来就应该称儒学为儒教。儒学是否可称儒教,自可仁智互见,儒学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在其传播范围内,确实具有规范社会风俗、联通经济发展、促进相互关系、加深彼此信任的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成功,固然有其相近的地缘环境在起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共同的文化传统的现实价值。或许可以这样说,在东南亚这块土地上,与儒学文化更为接近的地区,才是经济最早发达起来的地区。不唯如此,即使如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其内部最活跃的工商阶层,也首推华裔后代或华侨阶层。
    因为华人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也因为儒学文化圈的影响日益扩大,近几年出现不少新的说法,其中一个观点,叫作儒家资本主义。儒学本与资本主义无关,也和市场经济不搭界,但华人经济影响大了,儒学的地位提高了,既然基督教可以和市场经济发生某种内在联系,儒学作为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自然也可以和市场经济发生联系。
    或者应该这样说,任何一种文化传统都可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这需要种种必要的条件。中国传统文化,经过100多年的洗礼与再生过程,终于开始找到自己在未来经济中的一个合理的位置。实际上,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的一种必然要经过的经济形态,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会取得生存和发展条件。只是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它的出现会有先有后,它的结构模式,也会形成各自的特征。
    无论如何,时至20世纪90年代,作为人类重要文化遗产的儒学文化,终于迎来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性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既是孔夫子的胜利,也是亚当、斯密的胜利。既然是孔夫的胜利,作为孔夫子后代的中国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荫泽。

            五、流布于五洲四海的华人经济网

    华人经济网按其文化传统言,可直接称之为儒家经济圈,但二者其实还有区别。华人经济网的范围比儒学经济圈还要大些。儒家经济圈,至少从目前看,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地区,而华人经济则流布于五洲四海,甚至可以说,凡有人类的地方都有华人的足迹。当然,作为一种传统可以说任何华人活动的地区都有儒学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以其现实地位而言,他们的经济成就或许更为引人注目。毕竟中国人向海外寻求生活不是从传播某种文化为其生存使命的,这一点与基督教的发展有质的不同。
    中国人流布海外,几乎无处不在,但中国人的海外发展,绝对没有政治目的,更没有宗教目的。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以忠孝为价值之本。所以,我们无数祖先流布于世界各地,可以说,他们不曾因为信仰或者政治问题而和所在国发生过矛盾。尤其在西方,只有西方国家歧视华人的历史,没有华人有负于西方社会的历史。
    然而,中国侨民并非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己的人格,没有自己的社会观点。中国文化从来不属于宗教文化,但中国人自有独特的民族感情。中国文化对鬼神固然不甚敬重,但对祖先却存在永难消减之情。中国民族是最重视亲情,最重视乡情,最重视民族情的民族。无论走到何处,他们最无法忘却的乃是亲情、乡情和民族之情。
    旅居海外的华人,约有5700万人,其中入居住国国籍的大约有5500万人。大部分居住在东南亚一带,流布亚洲的华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85%左右,其余欧洲、美洲、澳洲、非洲也都有华人居住。其中如美国的加州,拉美的某些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