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大学校园里都是晃动的大…
文明的校园,和谐的美
和谐校园的演讲稿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花…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
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
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多校合并的高职院校校园…
最新热门    
 
论校园文化和而不同

时间:2009-8-8 16:48:36  来源:不详
摘 要 “和而不同”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面对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应抓住高等教育改革机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和”与“不同”的辨证统一关系,探求“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实现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和而不同

  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虽然孔子最初把这一思想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但今天看来,“和而不同”也是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人类各种文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追求。面对全球文化融合与冲突,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校园文化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和而不同”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赢得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间的真谛。
1 高校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
1.1 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不同”求存
  文化有着区别于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诸多个性化特征,因此,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文化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发挥着特殊的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广义文化中的一个子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功能。但是,要使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即各个学校校园文化“不同”的内容、形式和校园精神特质。人们常说,校园文化是“泡菜坛”、“大染缸”。经过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熏陶的学生往往形成其独有的气质、精神或形象。一方面,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通常坚持其逐步形成的本土性、地域性、排他性,也正是因为校园文化的这种个性特征,才形成高校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造就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层次化,以满足社会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城市社区文化等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即校园文化有自己的明确的规范性和严密的系统性,有其特殊的内在发展规律,虽然有时会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和对立,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相对的“不同”是校园文化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动力。因此,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坚持校园文化个性特征的“不同”,尊重这些特征,是良性发展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1.2 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以“和”求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本质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总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主导方向总受社会主流文化所控制和引导,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并且根据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一个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水平,必然会进行新的选择、整合或排列。就发展过程而言,“高校校园文化的历程,经历了一个初期繁荣、冷静反思和常态发展的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来看,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的演进过程都遵循着一种共同的规律,即从内容层次单一向内容体系丰富转变,从机制的不完善向机制的完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校园文化正从分散走向整体繁荣,由孤立走向融合,由封闭走向开放,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和重构,不同学校之间的校园特色文化互动与互用,出现“内容健康,规模扩大,层次提高,范围广泛,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实践表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地选择、整合或排列的过程,是“和”的追求与发展的过程。
1.3 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实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和”有“和睦”、“和谐”之意。“和睦”是指各种文化之间所应遵循的交往原则,不同高校、不同文化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平等原则基础之上;“和谐”是指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应遵循的方式和途径,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自觉的相互交融与汇合。“不同”指承认事物的差异和个性,体现了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样式与模式等的多样性。可以说,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本质就是其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和”与“不同”构成辨证统一关系。“不同”而其本质又不彼此冲突,“和”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是“和”求发展的前提,没有个性差异就没有和谐;“和”是“不同”的动力和目标,“和”以共生共长。“不同”要求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坚持校园文化个性特征和各校的建设模式的“不同”,体现出“学校特色”,发展并张扬个性化内容。“和”要求校园文化在坚持中国先进文化本质方向的基础上,采取继承与宽容,互动与兼容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不同高校之间的校园文化的态度。国内知名大学北大和清华等高校的校园精神的形成,就堪称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典范。北京大学遵循蔡元培校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蓄” 的办学宗旨,百年来,形成了“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校园文化内核。而清华校长梅贻琦更注重“科学家的眼光和态度”,清华著名教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人更是倡导汇通中西、汇通古今、贯通文理的治学精神,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90多年来,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内核。
2 高校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发展途径
2.1 坚持先进文化的指导,找准校园文化“和而不同”的方向标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和而不同”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进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找准坐标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内在发展要求。建设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着重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永恒主题,让马克思主义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方面,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和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毒害。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真才实学,而且还应当确立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应当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2.2 重视整体规划,促进校园文化内部结构层次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内部结构,一般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层面构成。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高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的现象。这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出现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内部结构层次发展的不平衡性,削弱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正因为这样,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在传统模式上进行突破和超越,以“和而不同”求层次、质量上的提升。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的、长远的规划,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整合、发挥学校不同部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不同的结构层次方面的优势,实现校园文化与学校师资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生活设施建设以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良性互动,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共同促进校园文化内涵的协调发展。
2.3 吸纳多种文化的精髓,丰富校园文化个性特征
  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有效联姻。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子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提炼和升华,与社会文化有着天然的属性和必然的联系”。但校园文化又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并带动着社会文化的提高和发展。不管二者各自的特征如何,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政治稳定、国家富强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势必对校园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对社会文化氛围进行净化,以保持对校园文化的正影响作用。同时,学校要有意识地予以指导,增强主体对社会文化批判、选择的能力,引导校园文化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联姻等途径和形式,正确认识社会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中获取科学的知识和健康的营养。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对社会文化了解、研究、整合、内化的过程,它要对社会文化进行文化过滤和重组,精选社会文化,吸收积极的、高尚的,扬弃消极的、落后的,优化自身的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合理融合。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企业参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短期内具有不可调和性。企业文化是以“效益”为核心,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服务的;校园文化是以“育人”为核心,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服务的。企业文化借“效益”这一看得见的“指挥棒”,展示其强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校园文化虽说在“育人”过程中作用巨大、无可替代,但与企业文化相比,需要更长久的历史沉淀。因此,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合理融合,必然会复合成一种开放性、时尚性及折射性更强、品位层次更高的独特文化,必然会创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丰富着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涵。
  坚持校园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继承和批判。传统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保守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延续相当长的时期,是与文化的保守性分不开的。”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难免受保守性文化的影响。同时,在全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过程中,外来文化中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当外来文化发生某种畸变,而且达到相当程度时,校园文化就免不了被波及,并导致出种种不良的思想意识,溶蚀校园文化的堤坝。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我们要采取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继承原则,在“不同”中求“和”,用“和”的科学态度进行有批判、有目的的吸收,加工和改造,进而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地演变,创造性地发展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艾斐.关于民族化与全球化———文化的一个时代命题[N].人民日报,2002-7-7
2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杨新起主编. 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官禄主编. 校园文化论[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5 沈壮海.先进文化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