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哈萨克语古代文献研究——金帐汗国克普恰克文献《库曼语汇集》

时间:2009-8-8 16:49:04  来源:不详

Study on Old Kazakh Literature—“Codex Cumanicus” in the Golden Horde Khanate 

 
提要: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族古代重要文献《库曼语汇集》。库曼为中世纪欧洲人对克普恰克人(哈萨克族的前身)的称呼。《汇集》为13世纪用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记录下的、居住在南俄草原上的克普恰克人的语言材料,对研究哈萨克语言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代哈萨克;克普恰克语;库曼语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in Old Kazakh language —“Codex Cumanicus” which was written in 13th century . Cuman is the name given to the Qypchaq/Kazakh people by the Europeans in the medieval time. The book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Kazakh language.

Key words: Old Kazakh ; Qypchaq; Cuman 
  
 
哈萨克语在世界语言分类上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Qypchaq)语支。有学者认为克普恰克(我国史籍写作“钦察”)一名早在公元8世纪已出现在古代突厥碑铭中。穆斯林地理学家在9世纪称现哈萨克斯坦地区为“克普恰克草原”(Dashti Qipchaq/Dala-yi Qipchaq)。中世纪欧洲人称克普恰克人为库曼(Cuman/Kuman)人。俄罗斯编年史则称之为“波罗未茨人”(Polovits)。13世纪后,该地虽成为蒙古成吉思汗长子术赤(Chuchi)的领地——金帐汗国(Altun Orda)(因术赤早于他父亲一年死去,所以实际上成为术赤次子巴图Batu的领地),但对克普恰克草原的民族形成进程并未产生大的影响。进入克普恰克草原的蒙古人不久就被突厥-克普恰克化了。到了公元15世纪,由于以贾尼别克(Janibek) 和克烈(Kerey)为首的王子不满阿布勒哈依尔(Abulkhayr)大汗的统治,率其属下迁到今哈萨克斯坦草原的东南部七河流域一带,后形成为哈萨克汗国。随着汗国势力变得强大,哈萨克一名也逐渐在草原上流行开来。
《库曼语汇集》(Codex Cumanicus)为研究中古世纪哈萨克语的重要文献。其唯一的写本现存意大利威尼斯市马尔可斯(Marcus)教堂图书馆。此书为意大利诗人、藏书家皮特拉卡(Petrarca)从一名叫Antonius von Zinale人处获得,并于1362年和其它藏书一起送给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因写本的第一行上写有1303年的字样,人们认为此书应写于1303年和1362年之间。该写本的一些部分应分别出自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之手。欧洲历史文献记载,早在1314年,在今伏尔加河(Volga)(11世纪《突厥大字典》的作者马·喀什葛里称为Itil河)下游的“鞑靼(Tartar)”教区已有基督教17个佛朗西斯派教堂。根据另一记载,金帐汗国大汗乌孜别克(Uzbek)在1338年曾给该派传教师捐赠一块修建教堂的土地。
写本似由两部分合成,共82叶(164页)。前55叶(110页)与其余叶(56-82叶,111-164页)字体不同。前者为意大利人书写,后者为德意志人写成。
写本由语法变化表、拉丁-波斯-克普恰克语词汇表、克普恰克语-德语词汇表(共约2680个词),以及译自拉丁文的基督教赞美诗和40多个谜语构成。写本所用字体为所谓的“骨折体(Fraktur)拉丁字母”,也即德文的哥特花体字母,很不好识读。写本似为由几个不同人的抄本合成。
早在19世纪末期,该书就引起欧洲学者的注意,发表了一些重要研究论著。1936年丹麦著名突厥学家格隆别克(K. Gronbech)把全书影印出版,题作Codex Cumanicus,前面并有格氏所写的长篇导言(据笔者所知,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有该书一册)。


德国突厥学家葛玛丽(A. von Gabain)教授在其发表在《突厥语文学》(Philologiae Turcicae Fundasmenta,1964)第二卷、题作《库曼文学Kumanische Literatur》的德文文章中,认为该书于1294/1295年写于克里米亚(Krim)的索勒哈特(Solhat)城,1303年在金帐汗国的首府、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Sarai)城寺院中抄成。她并认为写本第一部分——拉丁-波斯-库曼语词汇写于1330-1340年间。另一部分宗教文字(基督教诗篇)为14世纪由德意志人佛朗西斯派教士在南俄寺院写成。这些教士后在写本的空白叶中补写上语法条目、谜语等,然后把两部分合在一起。之后,写本为意大利商人所得,又加上了波斯语-库曼语对照词汇。写本的主人为那个名叫Antonius de Ziuale或Zinale/Finale的人,而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是Petrarca的遗物。由于克里米亚意大利商人与波斯呼拉珊(Khorasan)省的商业关系密切,所以在《汇集》中可以看到伊朗/波斯文化伊斯兰教的影响。
从《库曼语汇集》一书,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哈萨克语区别于其它突厥语支的主要语言特点,早在13、14世纪已经形成,如以词首的j 代替其它突厥语词首的y (jyl~yyl“年”),以 s代替其它突厥语词间、词尾的 sh (tas~tash“石”),以w, y代替其它突厥语音节尾的gh/g (baw~bagh“园子” , tiy-~teg-“触”),以iw/yw代替其它突厥语动词尾的gü/ghu (keliw~kelgü “来”, baruw~baryghu“去”)等等。
除此以外,《汇集》在文学方面的价值是,书中集有46则谜语和许多译自拉丁文的基督教诗篇。下面我们各从这两部分中引证一些已见一斑:
 
谜语(括号内的为规范化的库曼语)[1]:
(40)
awzum achsam öpkäm korunir(körinir)  我张开嘴时
ol eshik achsa ot korungan(köringen) 开门就看见火。
 
比较现代哈萨克语谜语:awzyn ashsang, ökpesi körinedi—esik pen ot(它一张嘴,就露出肺——那是门和火)。
(24)
olturgani oba jer     坐上的是奥包之地
basqani bagir(baghyr) chänäk  脚踏上的是铜碗
        ol üzenggi   那是马蹬。
比较现代哈语谜语:
otyrghanym oba jer   我坐的是奥包之地
basqanym baqyr shanaq 脚踏的是铜磨斗
        Ol üzenggi   那是马蹬。
(38)
bu bardy izi jox 它行走无痕迹
  ol kemä dir ——那是船。
(29)
icher, jer   它吃完,喝罢
ininä kirer  进入穴中。
ol bichak(pyshaq) 那是刀子。
再如下面一首谜语,为四行诗的形式,每行7或5音节,每二行押同一头韵。
uzun aghach bashynda     在高高的树顶上
ulugh bitiw bitidim.       我写好一篇大文章。
känsän owlum kä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