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八字风水的基本意义
也论八字的准确性
最新热门    
 
论八股文取士制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作用

时间:2009-8-8 16:50:32  来源:不详
《汉书》语”,下令“严重磨勘”,查禁类似现象。见梁章钜《制义丛话》卷二。
[44]就统治集团主观意图言,只是为了逼使士人认真读经书,阐述经义,不要胡乱联系后代史事。早在北宋已有“经义禁引史传”之例,见《朱文公文集》卷六九《学校贡举私议》。
[45]清初大儒陆陇其《示子帖》便说:学八股文体,“只当择数十篇时文,看其规矩格式足矣”,只有“读经”等,才是“根本功夫”,“根本有得,则时文亦自然长进矣!”见《制义丛话》卷二。顾炎武《日知录》多处只就经义内容被剽窃,尖锐批评八股文后来的弊端,虽介绍八股文体、格式,无一字批评语,原因亦在于此。
[46]《日知录集释》卷一七“生员额数”条集释引。何炳棣统计1371—1904年1.2万多进士,1804—1910年2.2万多举人、贡生履历,发现超过49%的“绅士”,均出身“布衣”家庭,转引自李弘祺《宋代教育散论》第29页。生员中“布衣”比例当更高。
[47]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五“议考试废制义”条。此证行八股文取士制主观上是为了宣扬“义理”,即程朱理学,前文已提及;但客观上却促成人们读“四子书”。
[48]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陕西朝邑县一村庄“祖上世代为农”。后因赵姓人家有人中了秀才,十分风光,方姓“瞧着眼热”,也出钱办一学堂,请一“举人老夫子”“来教他们的子弟读书”。同样反映秀才的诱惑力。
[49]当时童试需经县试、府试和院试(由学政主持),方能入学,成秀才。此彭鹤皋虽在府县试“屡居前列”,当因未通过院试,故仍不得入学。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一章,三联书店1958年版。
[50]认为导致明亡,见容肇祖《吕留良及其思想》引吕留良《真进士歌赠黄九烟》诗注,见前引《容肇祖集》第500页;认为导致清民员愚昧无能,参徐勤《中国除害议》,载前揭《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第45—51页。
[51]因评价涉及立法意图、制度本身长处与不足、一定时期内的客观效果、后来逐渐出现严重弊端,对此统治集团的对策以及由此引起新的弊端。它们互相纠缠在一起,通常容易夸大弊端,以偏概全。
[52]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士人,包括一些考上举人、进士、翰林者,有可能达标。
[53]《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梁启超等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见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9页。
[5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55]此例不胜枚举。清代大藏书家鲍廷博只是秀才,自称“诸生无可报称,惟有多刊善本,公诸海内,使承学之士,得所观摩”,见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岳麓书社1986年版,下册第529页。不少这类士人在清代从事游幕活动,“佐理政事”,“参赞戎幕”,特别是学术传播、研究。见尚小明《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2—43页,又参有关章节。最不济的,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当了三十年秀才的王玉辉,也不停撰写“三部书嘉惠来学”,“一部礼书,一部字书,一部乡约书”。
[56]“举”字,疑为“艺”或“义”之误。
[57]《现代中国文学史》下编新文学二《逻辑文》,世界书局1933年版,第351页。钱氏自己也说: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士钊,“其文……要皆出于八股”,见同上页。
[58]八股文在文学方面的优点,近人亦有论及者。如周作人说“八股文生于宋,至明而稍长,至清而大成,实行散文的骈文化,结果造成一种比六朝的骈文还要圆熟的散文诗,真令人有观止之叹”。“八股文……永远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见《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附录一《论八股文》,人文书店1932年版,第116—118页。当然,此乃单纯从文学史上立论,非科举史范围,更非本文中心,但可说明评价八股文可以有多种视角。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