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北魏伟大的史学家――崔…
跋北魏《张猛龙清颂碑》
最新热门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时间:2009-8-8 16:50:57  来源:不详
到邺城,从恒代到河北。对于北魏朝廷来说,以冀州和定州为中心的河北数州,是“国之基本”,所谓“国之资储,唯藉河北”[26]。其中邺城尤为重要[27]。政治重心与经济、文化重心的分离,使北魏诸帝对河北地区的定期巡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文成帝的“御射”,与太武帝的“御射”,都发生在结束巡视从邺城返回平城的路上,地点都在离开平原之后,这也不应当是一种巧合。从他们的行军路线看,都是从邺城经定州回平城,很可能具体道路都是一致的,即先后经由五回道和灵丘道[28]。即使和平二年三月这一次文成帝不是走五回道到灵丘的,他此前一定多次经行五回道则毫无疑问。也就是说,文成帝及其随驾群臣,不止一次地经过徐水河岸的太武帝东巡碑,对东巡碑一定是熟悉的。可以这样设想,文成帝在滱水岸边的“御射”,其实就是对于太武帝在徐水岸边“御射”的模仿。正是因为东巡碑之名在先,故文成帝的御射碑只好冠以“南巡”之名。
  以御射名碑,强调了碑铭对具体事件和具体人物的纪念意义,从而淡化甚至掩盖了原碑真正的名称中纪念“皇帝东巡”、“皇帝南巡”的意义。平城时代,拓跋集团以代北为根据,高屋建瓴地统治河北和其它地区,皇帝的巡视正是这一政治格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拓跋集团出于代北,以征服者而成为统治者。从道武帝到孝文帝的平城时代,拓跋皇室及其代北集团成功地由征服集团改造成为统治集团。这个改造的历史过程,就是逐渐减弱军事征服色彩,而代之以政治统治所必不可少的官僚化与文化控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方面是征服者,另一方面又是统治者,这构成拓跋集团的身份二元性。御射碑的多次出现,集中体现了这种二元性。御射碑是北魏皇帝完成巡视转身离去时,对此行的一个政治总结。
  今所知太武帝东巡碑,是定州地方政权所立,是否出于太武帝本意,还比较难说。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滱水注徐水条:“徐水三源奇发,齐泄一涧,东流北转,迳东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迳南岩下,水阴又有一碑。徐水又随山南转,迳东岩下,水际又有一碑。”[29]在徐水离开太行山区进入河北平原的这一小段路程中,竟有三碑。《太平寰宇记》卷六七易州满城县条,称此三碑皆北魏所立[30]。这三碑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已无从考证。但认为定州地方政权竖立东巡碑,符合太武帝的政治意图,并且对后来的北魏君臣产生了影响,还是可以成立的。
  北魏孝文帝“少而善射,有膂力”,但为了率导文治,“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31]。尽管如此,他也曾因巡视而留下碑铭。欧阳修《集古录》有“后魏孝文北巡碑”,跋引碑文云“太和二十一年,修省方之典,北临旧京”[32]。赵明诚《金石录》历代金石目录中,亦收“后魏北巡碑”及“后魏北巡碑阴”,自注“太和二十年四月”,当有脱字[33]。孝文北巡碑,应当是孝文帝于太和二十一年(491)北巡平城(恒州)和盛乐(云中)之后所立。这次北巡,是孝文帝迁都后第一次回到代北,也是在刚刚发生反对迁都政策的严重政治危机之后,孝文帝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政治活动。虽然北巡碑今已不存,但此碑关系当时政治甚深,当无可怀疑。从孝文帝北巡碑可知,北魏皇帝出巡并且立碑,决不是孤立的和偶然的事件,应该从当时政局的复杂背景中寻求理解。宣武帝的“御射”,发生在他结束巡视邺城、返回洛阳的路上。很显然,这也是一次政治活动。
  《太平寰宇记》卷六七易州满城县条提到东巡碑时,称“中山安喜贾聪书”[34],这应当是前列东巡碑碑文第十五行文字。贾聪不见于史,大概是定州僚佐。

[1]徐森玉发现东巡碑及有关历史问题,见傅振伦《隐而复显的一千五百年前的魏碑》,《文物天地》,1998年第3期。但是,傅振伦在另一个地方,又称徐森玉发现东巡碑的时间是1936年春,而不是1935年,见傅振伦《七十年所见所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97页。这条材料承荣新江先生提示,谨此致谢。
[2]罗振玉的录文载《石交录》卷三,《罗雪堂先生全集续编》册三,台北,文华出版公司,1969年,977-978页;寿鹏飞的录文,载其《易县志稿》,本文转引自林鹏《寻访御射碑记》,《文物春秋》,2001年第6期;傅振伦的录文载《隐而复显的一千五百年前的魏碑》一文。
[3]罗新:《踏访东巡碑》,《文史知识》,2002年第6期。同事李新峰先生,研究生林鹄、王抒同学,参加了对东巡碑的调查及随后对古五回道的考察,对我帮助极大,谨此致谢。
[4]林鹏:《寻访御射碑记》,《文物春秋》,2001年第6期。承蒙山西省考古所的张庆捷先生提示,林鹏先生在故乡寻访东巡碑,是受到张庆捷先生成功地清理和研究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的启发,因而接受张庆捷先生的委托从事此一调查工作。
[5]罗新:《五回道》,《文史知识》,2002年第7期。
[6]北图藏东巡碑拓本,据傅振伦《隐而复显的一千五百年前的魏碑》一文,“1935年森玉先生在北平图书馆兼职,必以此拓持赠其金石部”,知为徐氏拓本。案东巡碑拓本虽然少见,私人亦间有收藏,见赵新洪《北魏“皇帝东巡之碑”拓片》,《文物天地》1991年第6期。
[7]《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77页。
[8]《魏书》卷九五《铁弗刘虎传》,2059页。
[9]《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81页。
[10]《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原佚,后人以《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及《高氏小史》补成,间有与今本《北史》不同者,故一并引据。
[11]《魏书》卷一四《神元平文诸帝子孙传》,362页;《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557页。
[12]《魏书》卷四下《世祖纪下》,94页。
[13]《魏书》卷二八《古弼传》、卷五一《皮豹子传》,690-691页、1129-1130页。
[14]《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81页。
[15]《魏书》卷三○《豆代田传》,727页。
[16]《魏书》卷五一《韩茂传》,1127-1128页。
[17]《魏书》卷八三上《外戚传》,1824页。
[18]《魏书》卷四上《世祖纪上》,82页。
[19]关于文成帝南巡碑,请参看山西省考古所、灵丘县文物局《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1997年第12期。
[20]杨守敬:《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1048页。
[21]《魏书》卷八《宣武帝纪》,195页。
[22]金文明:《金石录校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88页。
[23]欧阳修:《集古录》,《石刻史料新编》第2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17871页
[24]山西省考古所、灵丘县文物局:《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72页。
[25]《魏书》卷五《文成帝纪》,119页。
[26]《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572页。元晖此疏,虽然发表于迁洛以后,但也符合平城时代的财政布局。
[27]牛润珍:《魏晋北朝邺城初探》,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23页。
[28]罗新:《五回道》,39页。
[29]杨守敬:《水经注疏》,1083页。
[30]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七,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1962年,517页。
[31]《魏书》卷七下《孝文帝纪下》,187页。
[32]欧阳修:《集古录》,《石刻史料新编》第24册,17871页。
[33]金文明:《金石录校证》,32页。
[34]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六七, 517页。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