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
最新热门    
 
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

时间:2009-8-8 16:51:52  来源:不详
归藏》的‘分’……是由于形近讹误所致。‘介’字形作  ,‘分’字形作  ,在书写随意的竹简文字中,很容易混淆。实际上简本和传本应是一致的。” 〔2〕这是正确的。但“介”与“分” 何者为是呢?还值得继续探讨。笔者认为:传本“分”当系“介”字之误。《尔雅.释诂上》:“介,大也。”《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王弼注:“受兹大福。”《文选.张衡〈思玄赋〉》:“遇九皋之介鸟兮,怨素意之不逞。”旧注:“介,大也。”上海简本“鈇”,帛书《易传》作“余”,帛书《易经》本作“馀”。“鈇”字亦见于《栾书缶》。郭店楚简“余”字6见,有4例即作“鈇”,如《成之闻之》第33、36简,《尊德义》第23简。 〔20〕“鈇”为“余”之繁文。《说文.食部》:“馀,饶也。从食,余声。”“余”从“馀”得声,故可与“馀”通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第14简“又余于下”、“又余于上”两“余”字,皆为“馀”字之借。“馀”、“豫”音义皆近,故可通用。“余”从“馀”声,“豫”从“予”声。《礼记.曲礼》下:“予一人。”郑玄注:“予,余古今字。”《史记.龟策列传》“豫且”,《庄子.外物》作“余且”。“馀”有饶、多义,而“豫”《说文》以为“象之大者”,当有大义。两字义当相近。 〔17〕“介”有大训,与“馀”、“豫”同义。如作“分”,“馀”、“豫”的异文就不好解释。由是可知,秦简《归藏》作“介”是正确的,传本《归藏》作“分”确是形近而误。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探讨《周易》豫卦卦名的本义。孔颖达《正义》:“谓之豫者,取逸豫之义,以和顺而动,动不违众,众皆悦豫,故谓之豫也。”程颐《易传》:“豫者,安和悦乐之义。”朱熹《本义》:“豫,和乐也。”是皆训豫为乐。案,卦名豫当训为大而不当训为乐。第一,从秦简《归藏》来看,“豫”义为大,与“介”是义同通用,如训为乐,则秦简《归藏》卦名“介”(实际也包括传本《归藏》卦名“分”)无从解释。第二,豫训为大符合《说文》“象之大者”之说。第三,豫与谦为反对卦,其义当与泰否、损益等同,一正一反。豫训为大即骄傲自大,与谦卦谦虚之义正相对,如训为乐,相反之义则不明显。第四,《杂卦》是以两卦对举见义的形式揭示《周易》六十四卦卦德的专论,其主要的解释方法是“以异相明”,即通过揭示两卦的对立关系来凸显其各自的意义。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乾卦》和《坤卦》阴阳相错,卦画相对,其德性“刚”与“柔”也相反;《比》和《师》两卦卦画相综,互相反对,其德性“乐”和“忧”也相反;《临卦》和《观卦》卦画为覆,其义也相反,一是与人,一是营求。其解说《谦》、《豫》之义也是如此:“《谦》轻而《豫》怠也。”“轻”就是自贱,就是小。《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史记.平准书》:“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裴鈈《集解》:“瓒曰:‘轻亦贱也。’”《说文.心部》:“怠,慢也。”“慢,不畏也。”《广韵.谏韵》:“慢,倨也。”《周易.系辞传》:“上慢下暴。”孔颖达疏:“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由此可知《杂卦》《谦》轻而《豫》怠”是说《谦卦》之义为自贱、谦虚,而《豫卦》之义为傲慢、自大。以豫为大与《杂卦》之说正合。

   今本《周易》卦名蛊,帛书《易经》作“鈒”,秦简《归藏》一作“亦”,一作“夜”。古音“亦”、“夜”均为铎部喻母,“蛊”为鱼部见母,韵部相近,“亦”、“夜”当为“蛊”之借字。“鈒”从固得声,“固”为鱼部见母。《一切经音义》引《字林》云:“蛊音固。”所以,“鈒”也是“蛊”字之借。宋李过《西溪易说》所载《归藏》卦名有“夜”(《西溪易说.原序》) 〔 18〕。明董斯张曰:“不知当《周易》何卦也?” 〔12〕清黄宗炎以为:“夜当属明夷。” 〔19〕朱彝尊以为:“规、夜二名,不审当何卦,非夬、姤,则噬嗑、贲当之也。” 〔12〕马国翰以为:“夜有姤遇取女义,疑……夜当属姤也。” 〔13〕于省吾认为:“《归藏》已有明夷,黄说非也。《西溪易说》引《归藏》无豫卦,夜卦即豫卦。” 〔21〕 由上可知,秦简的介卦即豫卦,从秦简的卦画看,夜卦为《周易》的蛊卦无疑。黄、马、于说皆误,没有秦简《归藏》的出土,这一疑案是难以解决的。

  今本《周易》卦名夬,秦简《归藏》作* 。疑* 即* 之省文。《尔雅.释言》:“鈓,* 也。”《说文.网部》:“* ,鱼网也。从网,*:声。*:,籀文锐。”“*  ”古音为月部见母,与“夬”同。《释名.释言语》:“夬,决也。有所破坏决裂之于终始也。”决通缺。《说文.缶部》:“缺,器破也。”《小尔雅.广诂》:“缺,隙也。”卦象钠上六象器物有缺口,故名为“夬”。因此,“*”当是“夬”之借字。宋李过《西溪易说》所载《归藏》卦名有“规”。 〔18〕 明董斯张曰:“不知当《周易》何卦也?” 〔12〕清黄宗炎以为:“规”当属“节”。 〔19〕朱彝尊疑为夬。 〔12〕马国翰认为:“古者书契取诸夬,于规义近……规当属夬” 〔13 〕 于省吾认为:“规夬并见母字,音近字通。《埤雅.释鸟》‘子规’,《离骚》作‘鹈*;’,扬子云《反离骚》作‘*<*=’,《广雅》作‘*>*;’,一名杜鹃。*;鹃亦见母字。” 〔21〕王明钦也以为规即夬。 〔2〕笔者颇疑规相当于《周易》的随卦。一是传本《归藏》卦名不见随。二是在李过《西溪易说》所引中,“规”居“夜”前,从秦简已知“夜”相当于蛊,在《周易》中,蛊与随对,秦简《归藏》居“夜”前的“规”就应该相当于随,而不当是夬。三是规、随义近可通。《说文.钏部》:“随,从也。”而规有摹仿、效法义。《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李善注引薛综曰:“规,摹也。”韩愈《进学解》:“上规姚姒,浑浑无涯。”摹仿、效法也是从。故传本《归藏》以规代随。由此看,朱彝尊、于省吾以马徒为随也是靠不住的。 〔21〕

   今本《周易》卦名颐,帛书《易经》、传本《归藏》同,秦简《归藏》作“亦”。古音“颐”为之部喻母,“亦”为铎部喻母。《诗经.釨风.钒釪》、《小雅.巷伯》之鱼合韵, 〔22〕 可知两部音近。《隶释》十二《督邮斑碑》:“啧意五业。”洪适释:“啧当读为颐。”《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释文》:“赜,京作啧。”《集解》、《左传.定公四年》《正义》引颐作啧。而从“责”之字与从“亦”之字多通。如《说文》:“迹,或作釫。”《尔雅.释兽》:“其钎躔。”《释文》:“钎又作釫。”《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释文》:“绩,一本作迹。”《国语.齐语》:“远绩以成名。”《管子.小匡》绩作迹。《后汉书.邓晨传》:“晨发积射士千人。”李善注:“积与迹同,古字通用。”而颐卦的卦形为鈊,颐义为口腮,颐卦的卦形象口腮形状。故《噬嗑.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因此,今本《周易》的“颐”当为本字,而秦简《归藏》“亦”当为音近相借。

   利用秦简《归藏》的材料,我们还可以探讨另外一些问题。

   比如对所谓“*;”和“ ”字的认识。干宝《周礼》注有“初 ”,朱震以“奭”为坤。 〔12〕《字釮补.八部》:“*;,《归藏易》坤字。”毛奇龄《易小帖》:“《归藏易》卦名有异字,以坤为*;” 〔23〕 马国翰据《初经》补“*;”为《归藏》首卦坤。 〔13〕王明钦《〈归藏〉与〈周易〉卦名、卦画比较表》因袭之。 〔13〕 而秦简《归藏》501号简有云:“〓〓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共工队□江……” 〔13〕 从文例上看,王明钦以〓为坤字是正确的。〓上从大,中从目,下从分,但不知是何字。疑摹写有误。〓字当为寅字。因此我颇怀疑“*;”为〓字,也就是寅字之讹体。而“奭与“*;”形近,也当是寅字之讹。如此说能成立的话,“*;”或“奭”就不应是卦名坤,而应是卦辞中的一个词。因为从王明钦《概述》一文所披露的秦简《归藏》54个卦名看,除乾卦外,其它53个卦名都是在卦画之后,“曰”字之前。这一条自然不能例外。所以,卦名应该是〓,而不应该是〓。以“*;”或“奭”为坤卦的卦名,应该是错把卦辞当作了卦名。这种错误并非个别。如《路史.后纪五》说:“《归藏.初经》卦皆六位,‘初坤’、‘初乾’、‘初离’、‘初坎’、‘初兑’、‘初艮’、‘初震’、‘初巽’也。其卦又有‘明夷’、‘营惑’、‘耆老’、‘大明’之类。”李家浩指出:“据《归藏》卦辞文例,‘大明’、‘营(荧)惑’、‘耆老’与(6)的‘巫咸’、(9)的‘皋陶’相当,当是筮占的人名,而不是卦名。” 〔4 〕这与把卦辞中的〓字当成坤卦的卦名有类似之处。

   王明钦《概述》一文将秦简《归藏》的乾卦称为“天目”,其根据是181号简:“釯天目朝=不利为草釺=釰下口…… ” 〔2〕从已披露的秦简《归藏》54个卦名看,有53个卦名都是在卦画之后,“曰”字之前。只有乾卦卦名后无“曰”字,而代之以“目”。因此,笔者颇疑简文书写有误,“曰”、“目”形近,书手错将“曰”字写成了“目”字。如果这一推测能成立的话,那么,《周易》的乾卦秦简《归藏》就是作“天”了。《周易.说卦传》:“乾为天。”将乾称为“天”是理所当然。

   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出土之后,学人们都注意到了帛书《易经》卦名与《归藏》的联系。 〔24〕有人更强调“帛书《周易》的直接来源,一定不是今本《周易》”,而是《归藏》一类的先秦占《易》。 〔7〕其实,秦简《归藏》的卦名与今本《周易》同者更多于帛书《易经》。秦简《归藏》卦名与今本《周易》全同者有21个,它们是旅、丰、临、升、复、节、涣、损、咸、讼、师、比、履、同人、大过、困、井、大壮、兑、归妹、渐。此外小过误书为大过,否写作釻,实质也是同于今本《周易》。这样,就达到了23个。而秦简《归藏》卦名与帛书《易经》全同者却只有15个,它们是旅、丰、小过、复、节、涣、损、讼、师、比、同人、困、井、归妹、渐。特别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临卦,帛书《易经》作林,传本《归藏》作林祸,而秦简《归藏》作临;咸,帛书《易经》作钦,传本《归藏》作钦,而秦简《归藏》作咸,全同今本。此外,升,帛书《易经》作登,传本《传藏》作称,而秦简《归藏》作升;否,帛书《易经》作妇,传本《归藏》作否,而秦简《归藏》作釻;大壮,帛书《易经》作泰壮,帛书《易传》作大壮,而秦简《归藏》作大壮;兑,帛书《易经》作夺,传本《归藏》作兑,而秦简《归藏》作兑;离,帛书《易经》作罗,传本《归藏》离,而秦简《归藏》作丽。 〔2〕 事实证明,不是帛书《周易》,而是今本《周易》的卦名,距离秦简《归藏》更近。帛书《周易》卦名的异文,大多是假借而非本字。王引之曰:“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钞为病矣。” 〔25〕如临卦,帛书《易经》作林,显然是借字,因为传本《归藏》作林祸,“祸”如果不误的话,“林祸”应该读作“临祸”,而秦简《归藏》作临,正印证了今本《周易》的正确。

   值得注意的是,秦简《归藏》以—表示阳爻,∧表示阴爻。坤卦由6个∧组成,临卦由4个Λ和两个—组成,观卦由两个—和4个Λ组成……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收购的楚简《周易》的卦画阴爻不作∧而作鉢,但阳爻、卦名、卦爻辞却基本相同。 〔17〕阜阳汉简《周易》也是如此。 〔15〕说明∧或鉢如同马王堆帛书《易经》的┛ 一样,只是阴爻的一种别写,而不是性质不同的数字。这与阜阳汉简《周易》、帛书《周易》经传、楚简《周易》、秦简《归藏》卦名的异文一样,它们一般都是假借。我们知道应该将卦名的假借读以本字,也就应该将∧、╱ヽ、┛视为阴爻。此外,《周易》阳爻称九而阴爻称六,按照传统的说法,《归藏》阴爻当称八。如《左传.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杜预注:“《周礼》‘太卜……  掌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