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论何良俊诗文中的“幽人”

时间:2009-9-19 11:45:01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何良俊 幽人形象 隐逸传统 诗人思想 社会思潮
  论文摘要:明代文人何良俊许多诗文作品中都提及着“幽人”这个特殊的形象,这与中国古代的文人隐逸传统有关,也与诗人自己本身的思想有关,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思潮有关。结合何良俊的诗学思想,研究其诗作中的幽人形象,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何良俊,(1506——1573年),字元朗,号柘湖居士,明代松江华亭县人(今奉贤县柘林乡)。他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文学家、 藏书家和美术家,与其弟何良博并负才名。著作有《何氏语林》(30卷),《四友斋丛说》(38卷),《书画铭心录》(1卷),《何翰林集》(28卷)等。其诗文作品大多收在《何翰林集》中,在其七卷(第1到第7卷)诗歌中,幽人及其相关词组出现了12次之多。可见,对幽人形象的研究是我们深入研究何氏作品及思想的关键之处。
     一、何氏诗文中的幽人形象与隐逸传统
  何良俊诗歌作品,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友情送别诗、祝寿题赋诗、写景抒怀诗、题画诗等等;从体裁上看,近体、古体、五言、六言和七言,绝句律诗皆有。从作品的深度和文学价值看,我认为何诗自我抒怀诗成就相对高些。而幽人形象大多出自这类作品中。下面是其中的几首及相关的小序:
  “嘉树生南国,托根在江介。凌霜荐朱实,乘春飘素蔼。幽人重其德,昕夕勤灌溉,不逐上苑荣。秉志固有在,浮俗易迁化,因之发深嘅。”[①]《江阴花子索赋培橘》
  “朝爽入轩棂,高树明初旭。好鸟语花间,幽人睡正足。喜无客到门,况有酒新熟。起尝四五酌,盎然春满腹。过午不冠栉,行持道书读。啜茗涤烦襟,焚香延静福。凌晨骑马客,富贵空戚促。”[②]《晨起用白传体》 
  “丁巳春,余谢客齐居,初九日始一造黄淳甫。俄而雪骤,姚原白盛、仲交杨伯海继至,觞酌留连,不觉迨暮。灯下,余索观石田二画,而归爰缀斯咏以纪胜。集诸君同赋,人成四韵。”
  “余驾访幽人,献岁得良唔。入春未盈旬,林花已飘素。积李虽缟夜,恍疑月微露。酌醴复披图,偏映孙康户。”[③]
  “條风弄柔和,青杨转南陆。幽人启轩窗,庭花媚晴旭。酌醴共邻叟,旷望平芜绿。悠哉闲适心,孰不希高躅。”[④]《南野》
  从以上所选的诗来看,何氏的幽人指得是隐居田园,向往闲适生活,自娱自乐的隐士。何氏大量诗中涉及的幽人和中国古代的隐逸传统息息相关。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对于中国隐逸思想阐述的很清楚:“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汉代的张衡的《归田赋》可以看着这类主题的早期作品。到了陶渊明时,隐逸主题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将玄学思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日常事物去体现玄理。他的独特,洒脱、安贫乐道、自娱自乐给后世士大夫提供了精神的家园,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后往往回归于陶渊明,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到了盛唐时期隐逸之风有增无减,只是在性质上发生了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隐逸大多是出于对乱世生命渺小,转瞬即逝的恐慌和无奈,只能空对山水风月寄托思绪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