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
中国传统民居课教学思考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体问…
中国传统戏曲的网络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
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
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景观…
关于中国画教学中文化传…
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家煌创…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传统华夷之辨研究综述

时间:2010-11-18 11:25:27  来源:不详
歧在于宋代华夷之辨到底是转严,还是松动的问题。
  持华夷之辨转严观点的有彭建英、李大龙、王保国等;吴怀祺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中提到“华夷之辨具有地域和文化两方面的意义”,并在书中举南宋永康人陈亮一再上书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为例,其鲜明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和荣辱哲学,是北宋以来华夷之辨的一种外在表现。

  张文、马强一致赞同古代中原对南方和西南地区“瘴气”、“瘴病”的偏见更多是一种文化上的歧视。马强进一步指出唐宋士大夫增多了对南方地区的了解后,在服饰饮食音乐等方面的态度有了转变,华夷之辨虽然在唐宋时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民族交往了解的加深,民族歧视开始消融。陈佳华在文章中谈到宋朝统治集团所持的民族观是传统的大汉族主义民族观,视汉族为正统,嫡出,视少数民族为夷狄、四夷或蛮,庶出,因此以正统自居。但是,在多民族政权存在的情况下,赵宋的传统民族观亦受到严重冲击而转为现实的态度,多中心的民族观形成。“辽、金兴起与宋为南北朝,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改变,在祖国的疆域内,出现了不分华夷,不分中外,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这种‘华夷无间’,南北一家的兄弟民族观念,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都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成员”李珍在‘试论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观》u中也持“华夷之辨淡化”的观点。
  学界对华夷之辨的探讨不断有新成果的出现。对华夷之辨的把握有利于总体上梳理中国古代民族观的脉络,进而对处理民族关系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