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范…
最新热门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通识教育的结合

时间:2013-01-13 16:38:42  来源:不详
代替文史知识的记忆填鸭教育法。以平等自由的师生对话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同时,中国文化通识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后,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需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注: 西方思想文化15世纪至17世纪,可以说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重大变革,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文艺复兴”运动。]状况,加强对他们的知识结构、思想旨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因材施教。
  注释:
  ①朱耀廷.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5
  ②李曼丽, 汪永铨. 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 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 1) :96
  ③熊思东等.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曲版社, 2010:126~129
  【参考文献】
  [1]朱耀廷. 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2]李曼丽, 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96.
  [3]熊思东等. 通识教育与大学: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26-129.
  [4]四川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评估报告
  [5]秦绍德. 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J].学习与探索, 2007(6).
  [6]熊思东等.通识教育与大学: 中国的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41-247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