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汉代历史 >> 正文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
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
中国古代早有人口普查 
古代宫廷男娼秘史:古已
古代宫廷丑闻探秘 宦官
史不绝书的千古疑团:为
古代拆迁轶事:权贵一直
古代女子如何巧妙应对上
古代的“才子佳人”不过
古代酒文化:关羽斩华雄
最新热门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上]

时间:2010-11-16 23:27:14  来源:不详

明基文化《较量》杂志供中华网特稿

桀骜700年——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军事简史

作者:宋毅(恶魔之读书者)

(一)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王薄的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在公元622年(大业七年)揭开了隋末大动乱的序幕,正处于鼎盛时期的隋王朝顷刻间土崩瓦解,而大变乱中最后的胜利者则在隋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朝代--大唐帝国。今天我们再回顾这段历史,则会发现,虽然隋王朝灭亡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最为重要的导火索则在现我国吉林省的

东部、辽宁省东北部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当时被叫做高句(读gōu)骊的王国身上。

为了高句骊这样一个小国,隋朝从隋文帝杨坚开始就曾以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骊。到了隋文帝杨广更是发动了223万余人的庞大兵力进行征讨,失败以后不顾繁重的兵役以及徭役压得人民怨声载道,丝毫不改初衷,一而再再而三的征伐高句骊,虽身死国灭亦在所不惜。

这样的执念甚至延续到了唐朝,经过了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人的努力,数次规模浩大的征伐,直至公元668年九月,终于将高句骊并入了中国的版图。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到底高句骊这个国家有何魅力,居然让隋唐两代不惜付出数十万人牺牲的代价也要收为己有?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高句骊的历史中来追寻了。

(二)高句骊与汉朝:朱蒙建国

高句骊这个民族是由居住在我国东北的秽貊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所以又被古代史家称为貊人。高句骊作为族名在西汉初年便已存在,汉武帝设置四郡之后,在玄菟郡中设立了高句骊县(县治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附近),高句骊开始作为一个地名开始被人使

用。高句骊也写做高句骊,隋唐时期多简称之为高骊。

高句骊族在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五个部落族群。《三国志》记载:高句骊“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而这五部的高句骊人散居在我国东北和朝鲜西北,形成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国家,如沸流国、黄龙国、荇人国、盖马国等。高句骊国始建于公元前37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传说始祖朱蒙(一作邹牟)出自夫余族,为夫余王金蛙与在长白山南所得女子柳花(河神女)所生。长至7岁,自做弓矢,百发百中,得名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金蛙长子带素非常妒忌,要父亲除掉他,金蛙未纳,使之养马。后带素与“诸臣”又欲谋杀之,柳花知后让朱蒙远走,他便与手下乌伊等3人南奔,途中又获3人,同至卒本川(也称沸流水,今浑江支流富尔江),结庐于今辽宁省桓仁县东北30里的五女山上,称纥升骨城,如今我国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句骊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便是位于此地。

在朱蒙刚刚建国的时候在卒本川这里有一个夫余移民所形成的部落,朱蒙收服了这些移民而建国,所以高句骊国初建国时的名称还叫做“卒本夫余”,借助着夫余移民的力量,卒本夫余开始对周边部落进行征伐。首先驱逐了北边的肃慎人,又征服了沸流水边的沸流国,又发兵攻下荇人国、北沃沮等,奠定了高句骊国的基础,后改国号为“高句骊”,以高为姓。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高句骊国是以夫余族为中心力量集合古高句骊族而形成的国家。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不久的小国,高句骊本身的力量并不强大,它不但要受汉朝的玄菟郡管辖,而且还受到四周诸国的欺压,比如说据《高丽本纪》载,公元前6年,老冤家--继承夫余王位的带素就曾经派遣使者要求高句骊送交质子,这个质子是什么呢?就是古代被派往别国去做抵押的人质,多为王子、世子,故名质子。为此第二代的琉璃王颇为害怕。为了远离高句骊县的控制和夫余国的威胁,琉璃王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但对距原首都纥升骨城不远的黄龙国尚不敢得罪。据《高丽本纪》载,琉璃王为了不惹怒黄龙国,竟将结怨于黄龙国的太子解明赐死。

高句骊建国称王后,西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也承认其高句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