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悲剧人物李鸿章(图)
李鸿章长孙遭军统枪击 
大有深意:梁启超为李鸿
李鸿章600字奏折迫使朝
访德国李鸿章洒泪 勉励
俾斯麦劝李鸿章多照X光
翁同龢:搅局之王 与李
李鸿章出访尴尬事:在美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李鸿章:中国历史上“持
最新热门    
 
李鸿章为何要藏下翁家歌颂李秀成的碑坊

时间:2009-9-24 15:26:41  来源::《一管集》

本文摘自:《一管集》 作者:周劭  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两家的恩仇,关系到国族的兴亡,这是任何人所不能预计的。若按照历史学家的正确观点,这自然并不能算是主要原因;不过个人的因素,在历史的长河中,其作用也不能等闲忽视。我不是历史学家,只是说些掌故聊供谈助而已…… 这个题目的全称应该是《翁同龢与李鸿章两家恩怨的前因后果》。

翁同龢的侄子翁曾源是翁同龢之兄翁同书的儿子,大学士翁心存之孙。其父咸同间任安徽巡抚,被劾革职遣戍。这本是宦海风波的一件极寻常的事,可是却因此牵涉到国族兴亡的大计。大风起于末,读史的人至今为之扼腕叹息。因为此事事迹多涉苏州一府,很多为史所不载,摭拾成文,足备苏郡掌故;但失实之处,或仍在所不免。

翁同书以书生出典军务,与钦差大臣胜保共负四战之地安徽的“剿抚”重任。那时安徽的形势非常复杂严峻,军事势力有清军、太平军、捻军以及地方武装的团练四方面。翁同书并且担任地方大吏的安徽巡抚,更是应付孔棘,力所难胜,终致因办理团练事宜调度乖方、屡失城池而于同治元年被两江总督曾国藩严劾逮治,几乎被处死刑。那么翁氏所应结冤的该是曾国藩,然而事实却是李鸿章。俗语说“冤有头,债有主”,说来也真话长。

常熟翁氏是苏郡的望族,一门鼎盛,自从道光二年翁心存中进士以后,自己和次子同龢都是宰辅重臣,且相继为两朝帝师;长子同书和幼子同爵又都是封疆大吏;同龢与孙子曾源则均是状元及第,这些是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苏州盛事。稍后另一大家族也正在安徽悄悄地兴起,那便是后来凌驾翁氏、以李鸿章及其长兄李瀚章为代表的李氏家族。事情更凑巧的是,江苏的翁氏到安徽做官,安徽的李氏却主宰江苏、尤其是苏州地区的命运。

当时干戈遍地,四郊多垒,豪绅土劣,纷纷组织地方武力,结砦自保,有些绅劣借此武断乡曲,鱼肉人民,官吏莫敢谁何。李氏兄弟的父亲借着是个乡宦,伙同子弟,居乡颇多不法。合肥那时虽非会城,却是皖北的重镇,略有良心的地方官吏,不能不对李氏予以制裁。当时任安徽巡抚的翁同书和后来的彭玉麟都对李氏子弟有过严厉的处置,这是李氏对翁氏结冤的第一步。至于后来的彭玉麟,因为他素负刚直清廉之名,李氏对他无隙可寻,而翁氏则不然。

咸丰季年,曾国藩的湘军已立定脚跟,指日可成“中兴伟业”,幕府人才济济,李瀚章、鸿章兄弟在幕尤为曾所倚重。咸、同之际,曾国藩虽被任为两江总督,但开府之地江苏一省尚非他能履任之地,还有待于略取。合肥是李氏兄弟的乡梓,一切情况自然他俩最为熟悉,翁同书处置苗沛霖团练事件调度乖方,自然难逃他俩的眼中,所以同治元年初曾国藩严劾翁同书,不但一切事由都根据李氏情报,连奏疏主稿也出自他俩之手,措词之严厉,公报私仇,自在意中。若不是清廷顾念翁心存两朝帝师,翁同书恐怕便会“依部议”身陷大辟。这是李氏对翁氏报冤的第一着。

若说李鸿章那时官卑职轻,那倒也并不然,咸丰季年,李鸿章已屡次被保举为实缺道员,但仍留曾幕训练淮军。那时天国屡经内讧,败局已定,曾国藩于立定脚跟之余,对东南局势有了缜密的布置:即由他的九弟曾国荃包围金陵,左宗棠经营浙、闽,而最重要的苏、常一带,则责成李鸿章专练淮军准备攻取。李于同治元年四月勾结洋人,用洋轮载兵械沿大江千余里下驶,直拊太平军之背。那时长江下游两岸还全在太平军之手,这样的行军方式,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特例。于此可见那时西方列强在扬子江下游,无视清廷的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已到何等程度!

训练一支数万人的军队,非一朝一夕之事,清廷和曾国藩把这等大事委诸李鸿章,可见李鸿章的地位在咸丰季年早已出人头地。他不但能把成万的大军和辎重在太平军的眼皮下从腹地运到海滨,且能组织一支西洋的雇佣军供他使用,即是以西方冒险家英籍戈登、白齐文和美籍华尔为首的洋枪队组成的所谓“常胜军”,配合着训练有素的淮军,向苏、常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