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两岸关系60年:盘点中南
盘点:十年间从人们嘴边
盘点史上神秘失踪事件
盘点:历数奥运会历史上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清代民间宗教的民俗性与
喜庆堂会非官俗 来自清
皇帝之女非 格格  清朝
汉画与民俗文化刍议
对 民 俗 的 历 史 解 
最新热门    
 
盘点民俗节日中的体育活动 清代盛行“中幡”

时间:2009-10-5 10:52:52  来源:北京日报

幡表演

历史上北京地区的民间节日体育活动十分丰富。虽然有些活动只在一个朝代盛行,也有很多流传至今。

射兔是辽代居于北京的契丹族人的活动。《续文献通考·乐考》有清楚记载。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是契丹族的“陶拉葛尔布节”。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例行射兔比赛。

射柳是金代居于北京的女真族人的活动。比赛开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骑的人以无羽的箭射柳。成绩最佳的是“既断柳”又以手接住断柳而“驰去者”,断柳后未能用手接住的为一般,成绩最差的是“断其青处”或射中而不能断的,以及“不能中者”。比赛时擂鼓助威,赛场气氛热烈隆重。

射草狗是元代蒙古族在北京的一种祭祀活动,每年进行,实际是射箭运动,目的是祈求消灾免祸。每年十二月下旬,在西镇国寺内墙下,洒扫平地,束草人和草狗,剪杂色彩缎挂在上面,象征五脏六腑。“选达官世家”参加交射。

走会明代开始盛行,延至民国时仍久盛不衰。每逢节日、集市,或在庙会上,为游人献技,使观者赏心悦目。明代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令各省在重大节日“选有精通乐艺者,送京师供应”。说明当时各省都要选送有特色的技艺节目会聚北京在广场上表演。走会表演的体育节目很多,有扒竿、盘杠子、练皮条、打弹子、耍中幡、翻筋斗和钻圈等,也有武术的拳械表演。

扒竿明代开始盛行。表演的人,立竿三丈,上身赤裸,攀到竿顶做各种动作,以臂、腹、胸、脚踝在竿上“或按或贴或夹”,时而“舒臂按竿,通体空立”,时而“将竿夹于腹部”,张开手足在竿顶旋转,继而“以口衔竿,身平横空”,又以两脚夹竿,“合并手掌拜起于空中”。《日下旧闻考》记载这项活动时称“京师宴中有爬竿戏……缘竿而上,若鹰翔然,若猿跃然”。进入民国时期,民众能表演这项技艺的已很少见,多转为杂技艺人的表演项目。

杠子盛行于清代,又称盘龙术,是由于杠子的两端刻有龙头而得名。清代练杠子的团体称为“杠子会”或“盘龙会”。走会中的盘杠子,多在大车上表演。车上设一木架,横支木杠一根。表演的动作分上、中、下三把,上把手是在杠子上倒立;中把手绕杠回环,犹如飞转的“轱辘”;下把手作悬垂水平,前压后压,形似寒鸭浮水。清代《增补都门杂咏》描述一残疾人善于杠子技艺的情景:“瘸脚何曾是废人,练成杠子更通神,寒鸭浮水头朝下,遍体功夫在上身。”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这种活动已很少见。

皮条是清代民间青年和江湖艺人表现力量和技巧的一种活动。表演的人平日苦练,筋骨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