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五代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
皇帝与钉子户(图)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位
陕西对唐18座皇帝陵墓考
贪图金丝楠木:乾隆皇帝
明孝宗为何被认为是屈指
为尽孝道 禁烟皇帝道光
第一个在紫禁城养心殿办
“万岁”一词是怎么成皇
明太祖:试图为全国穷人
最新热门    
 
皇帝、官员、胥吏:究竟谁在统治古代中国?

时间:2009-11-26 11:52:19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任公职,奉派担任公职的人也并非全由考试出身。有时,皇帝的恩赐、个人的财富和家庭的地位也是决定个人是否能获得任命的因素。有时,有些官职还可以公开出卖,军中能干的行政官员也常转调为文职。虽然有诸如此类的例外,但大多数官职仍然是授给那些经由考试正途出身的人。

在唐代之前,政府已经设立学校和书院来教育有志担任政府公职的人。由于考试在甄选公职人员的过程中日益重要,学校和书院的数目与规模也逐渐扩充。虽然有些学生可以修习诸如数学和医药之类的科目,但教育机构的重要方向仍然是训练有志出仕的学生准备参加考试。

从当代西方的观点来看,这种教育对于发展个人的行政才能和管理知识似乎毫无助益。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大都只偏重艺术和人文知识;其考试方式,又侧重于背诵能力、文体形式和作文技巧,反而忽略文章内容的整体性理解。虽然孔子的许多格言和训示对人性有极敏锐的观察,他也提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政治卓见,不过这些东西却很难成为实际行政上的指导。

长久以来,中国公职人员的教育和考试为什么只偏重舞文弄墨,而不重视实用的知识,对局外人而言,始终是个难解的谜。这个怪异现象部分或许可归因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识阶级学术传统,更合理的解释是这样做才符合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教诲认为,不管追求什么目标,每个人的首要工作是个人本身的修养: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他更主张,研读传统典籍是发展个人的基础: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

从上述前提出发,很自然的逻辑结论就是:精通典籍应当优先于任何“旁骛”,包括学习行政知能。

别人或许会毫无疑义地接受这项结论,孔子自己则有所保留。在一段相当不寻常的话中,他说道: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篇》

(二)文官制度的其他层面

大多数文官都集中在京城的都会及衙门中办公,有些奉派管理盐铁矿产、灌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