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参与国际救援
太平天国入南京军纪严明
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先拆
南京大屠杀七十二周年:
被遗忘:南京大屠杀幸存
湖北新洲发现清代“高考
埃及发现2500年前离奇失
太平天国入南京 城内百
山西偏关发现清代光绪二
江西发现距今一千多年隋
最新热门    
 
南京发现明袁氏墓志 历史考证价值很高

时间:2009-12-11 12:02:33  来源:不详
年事已老,乘机以自己跟随朱元璋打江山,把女儿嫁给他做妃子为由,向朱元璋“跑官、要官”。萧敬带着儿子萧逊,也就是“美人”的哥哥,来到朱元璋身边,当面要官,而朱元璋封其为世袭锦衣卫镇抚,虽是正五品,但权力极大,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地大小官吏情况。

萧逊很能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三朝皇帝的欣赏,接连被两次提拔,当上了孝陵卫指挥使,守卫明太祖皇陵,为正三品。永乐十四年,萧逊去世,儿子萧彦晖世袭官位,墓志上的袁氏(名妙真),就是萧彦晖的妻子。

朱元璋曾孙娶了袁氏女儿

对于袁氏,墓志做了详细的描述。她出生于武将门第,又嫁入将军世家,可谓大家闺秀,世族联姻;数代皇亲国戚,享尽荣华富贵,荫及子孙;长年相夫教子训孙,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闺门英范;高寿89岁,德高望重,儿孙尽孝,“乡人所仰”。

她经历了九朝,八位皇帝;辅佐或教育了三位家族世袭的孝陵卫指挥使,为明代早中期历史和家族史的见证人。丈夫萧彦晖死后,39岁的袁氏开始守寡。

袁氏嫁到萧家,为萧家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名萧玮。长女萧善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权嫡长孙为妃。朱权是第一个被任命宁藩的受封者,称宁献王,他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永乐时期,朱棣为了削弱诸王的势力,将许多关外的亲王移藩关内。宁王就是其中之一。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被改封到江西南昌。宁王活的时间长,儿子先死,长孙朱奠培继位,袁氏的女儿就是嫁给了他。

80岁高龄带16岁孙子进京

墓志铭文对袁氏相夫教子给予了生动描述。丈夫萧彦晖去世后,正当年的袁氏支撑起萧家这个大家庭。她让儿子萧玮好好读书,长大好继承父亲的孝陵卫指挥使的官职。后来萧玮如愿以偿,继承了父职,并且娶了郡王的女儿为妻。但萧玮死得较早,给袁氏留下一个才7个月大的孙子。袁氏吃尽辛苦,把他培养到16岁,此时,袁氏已经80岁了。

墓志上颇为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她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带孙子萧铎上北京,去面见皇帝,代袭职事孝陵卫指挥使。当时首都早已被朱棣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进京办理官职手续十分繁琐,吃尽辛苦。墓志上写:“其劳苦风霜,用心慎密,而经历承袭,不言可知矣”。

评价篇

明代“贾母”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袁氏不仅教育子孙有方,调教儿媳、孙媳也是能手。孙媳妇在她的调教下,也变得与她一样知书达理,贤淑可爱。这位精明的“老祖宗”袁氏,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去世,终年89岁,按照虚岁说法是90高寿。“清健无疾,敛手卧正,寝如平居时,倏然而逝。”墓志上写着,袁氏死后与丈夫萧彦晖合葬在南京安德乡花园村。

说到这里,盛先生激动起来,墓志对袁氏评价之高,历史少见。袁氏“身世显赫,家族世袭。太淑人生不愧于天,死不怍(zuo)于夫,其可谓回既倒之狂澜,屹中流之砥柱,为妇人中卓然者。”德高望重,实至名归。

盛先生说:“袁氏长年相夫教子训孙,堪称楷模,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她的故事堪称与《红楼梦》中的贾母相媲美,可以写一部2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

像极《红楼梦》里的贾母

盛先生认为,袁氏的家族史和本人阅历,与《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十分相似:祖上有战功,世袭高官;有女眷选入宫中,或嫁进王府,为皇亲国戚;相夫教子训孙有方,备受尊崇;儿孙孝顺,辈享高寿。《红楼梦》的贾母,其娘家,系“金陵世勋史侯”;其夫家,祖上立有战功,为世袭宁国公和荣国公,其丈夫贾代善、长子贾赦均世袭荣国公、一等将军。而袁氏娘家,为名门望族,父亲为府军左卫指挥,是皇帝的御林军之一,正三品。

《红楼梦》中虚构的贾母,在娘家时,为大家闺秀,千宠万爱;嫁入贾府,相夫教子宠孙。袁氏生平远比贾母精彩。贾母活到83岁,袁氏活到89岁。贾母进入夫家60多年,而袁氏则是70多年。守寡50年也比贾母长。袁氏,在娘家时,从小长成,品行端正,俭勤好学,知书达理;嫁入萧家七十载,奉祭祀,以诚洁,孝敬长辈,处理好亲戚关系;邻里有困难,尽力帮助;乡人敬仰,没有人不赞誉她。此外,萧家“美人”进宫与《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相似。两个家族成员多与公侯官宦结姻,亲上联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生动的写照。可谓是明代版的《红楼梦》。

链接

【文物艺术价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