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光武帝与阴丽华:辗转在
沈志华: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战场的朝鲜义勇队:
历史上的危机华夏民族几
历史上的危机华夏民族几
最新热门    
 
沈志华:中国51年接受联合国提案朝鲜停战最有利

时间:2009-12-16 11:18:05  来源:不详

1982年5月,沈志华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新经济政策与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正准备提前答辩。人生第四次、也是最致命的一次打击从天而降。1982年,他因为与一个美国女博士生的交往,再次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绝望和怅惘后,他终于镇静下来。在牢房里,他想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学术。他决定将三万字的硕士论文扩充成一本书。没有笔,他从《列宁传》里得到灵感,把牙膏皮撕开、铺平、擀薄,搓成一个卷。牙膏皮含铅,还真能写出字来,只是笔划不明显。就这样,沈志华用两个月时间在《列宁选集》的边角空白处完成了大纲。它后来成为沈志华的第一部专著。

在北京第二监狱劳改农场服刑的那段时间,被沈志华描述得很美好,他能接受外界送书,劳动之余能看书写作,差不多每天写8000-10000字。“那些日子,好不自在。”他甚至说,监狱真是做学问的最佳环境。

1984年5月22日,沈志华出狱了,没有公职和学籍,生活没了着落,甚至因为没有单位介绍信而不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好在他可以下海做生意。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健康的人生观、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意志力。这三条支撑了我生活的平台。”沈志华说。他在大街上推车卖过水果,体会秦琼卖马英雄末路的辛酸。也曾帮农民办加工厂,协助大邱庄建立农场。1985年春,他南下深圳。没钱租房,就借住在人家门厅里,做最底层的工作,给老板拎包。他倒过钢材、摩托车,贩过电视机、摄像机,做过棉布生意,玩过股票,做过经纪人,自己开过小公司,被港商黑过一万八美元的利润,也被新加坡商人重用过。最后做黄金生意,赚得满钵满罐。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感到生活没劲,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的归宿。他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他需要成就感。他天生是书生,他的归属是学术。多年后,他的自传就取名为《我的书生路》。

1987年底,得知有机会审编一套翻译外国学术名著的“二十世纪文库”,沈志华马上放下公司事务回北京。他对器重他的董事长说:“我一定要回到学术界。”他在一间小屋里啃着方便面,玩命编书。不到一年时间编了62本书、近2000万字。书编完,人就病了,眼睛也不行了。

他还干过学、商结合的一个项目:出资40万元组织编写文白对照全译本《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因为营销得法,这套书前后销出了十几万册,还进了中南海。沈志华的个人财富也因此大幅增至百万量级。更重要的收获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中华书局的李丹慧,成就了一段至今幸福美满的婚姻。

1992年,沈志华已年过不惑,毅然离开历尽艰辛、成绩不俗的商海,回到阔别多年却日夜牵肠挂肚的学海,创办“华夏文化史研究所”、“东方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北京东城历史学会”等民间研究机构,重新开始史学专业研究。

就在这时候,历史给了沈志华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俄罗斯对前苏联历史档案的解密。这是历史学和档案学界有历史意义和轰动效应的大事,不仅为苏联史研究,也为整个20世纪的世界史研究,提供了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令各国学者欢欣鼓舞、兴奋不已。随着前苏联档案解密,20世纪最后10年,“冷战国际史”成了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增长点”。沈志华回归学界,正赶上了这个新学科的崛起。可谓躬逢其盛。

沈志华一直有“档案情结”。早在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齐世荣教授(时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后任首师大校长)就教导过:“写一篇1万字的论文,必须要看100万字的史料。”一切从史料出发、靠史料说话,这是沈志华从一踏入史学殿堂的门槛,就记住了的道理。早在1993年,沈志华就得到了俄罗斯大规模解密前苏联档案的信息,他准备大规模、有计划地收集并编纂苏联历史档案集。当时,他在体制外,不可能争取到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他的办法是:自己出资。

1994年10月和1995年3月,他个人筹集资金,分别在深圳和北京大兴召开了两次不同规模的学术会,向全国学者呼吁重视苏联档案解密,因为只有根据苏联的档案文献,才能认识历史上真实的苏联;只有认识了真实的苏联,方能吸取苏联的经验和教训。随后,他成立“苏联历史档案集”课题组,组建《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编委会,并于1995年10月,一行四人飞往俄罗斯,踏上了北上取经之路。

一到俄罗斯就发现,他们的动作已经慢了半拍,美国和一些西方研究机构早已闻风而动,抢先进行收集。“取经”的困难和花销也超出想象。他们在俄罗斯一个普通宾馆的第一顿饭,就花了几百万卢布,折合480美元,沈志华当时就有点傻眼。于是,大家决定到莫斯科郊外的农贸市场采购生活用品(市区的价格特贵),自己做饭。

查阅档案和复印档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