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国军女将胡兰畦:与陈毅
春节期间 北京天坛将再
警卫忆毛主席三年不吃肉
三年困难时期的茅台酒生
王震进军新疆遭遇哪些前
三年困难时期中央领导的
三年困难时期:李先念不
三年困难时期的另类景象
蒋经国行政江西雷厉风行
杨尚昆与三年困难时期精
最新热门    
 
三年困难时期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

时间:2009-12-31 11:34:25  来源:不详
数量的食品,其热量是一定的,这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为作用是无法改变这一客观规律的。事后专家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粮食烹调增量法”之所以能引起中共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得以广泛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在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中人们的一种预期心理,与科学原理毫不相干。

轰动一时的“粮食烹调增量法”并没有真正解决当时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却引发了三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助长了浮夸风。在贯彻中共中央两个文件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为了总结经验,作出成绩,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粮食烹调增量法”;为了说明本单位的“粮食烹调增量法”效果显著,肆意夸大事实,虚报、瞎报成效。在向中央的报告材料中,各省都说推广“粮食烹调增量法”后,粮食节约了几百几千万吨。这种浮夸风破坏了党的实事求是精神,损害了党的作风,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加剧了“左”倾错误的发展。二是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从个别食堂的成本估算,一顿饭多泡、多蒸、多煮损物耗并不大,但如从全国数以万计的集体食堂所浪费的能源、人力和物力看,那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损失。三是误导了中央的决策。从“黑山经验”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报告看,“粮食烹调增量法”功效无比,无论是从政治上说,还是从经济上看,意义都很重大。各地通过“做饭技术革新运动”这一渠道夺取意外的“粮食大丰收”,数量也极其可观。因此,中央坚持“三面红旗”,继续“大跃进”也在情理之中了。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历史事实证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努力发展生产,增加粮食和其他副食品的总量。经过一年多的折腾,深刻的教训终于使中央高层领导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960年11月,中共中央作出恢复农民自留地的决定,以调动广大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缓解经济困难。同时,中央重新提倡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定程度上扼制了浮夸风,初步纠正了“大跃进”运动和庐山会议以后的“左”倾错误,从而使名扬一时的“黑山经验”不攻自破。同年6月,中共中央又作出解散公共食堂的决定,“粮食烹调增量法”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至此,轰动一时的“做饭技术革新运动”,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朵无果之花。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