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login}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曹操墓考古队领队称发现
专家:曹操后人难寻不如
曹操盗墓比鬼吹灯精彩 
曹操墓会是考古界的周老
英媒:曹操是臭名昭著的
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最新
曹操葬“发迹之地”邺城
专家:曹操墓年长陪葬女
专家4点理由:破坏曹操墓
曹操墓考古队长回应质疑
最新热门    
 
曹操墓遭质疑 折射中国考古成果发布制度尴尬

时间:2010-1-1 12:30:16  来源:不详
桩盗墓案,从盗墓贼手中缴获一块石枕,上刻“魏武王御用慰项石”字样。盗墓者亲口承认,石枕是从东汉大墓中偷来。安丰乡书记贾振林拿着石枕,找到正在附近执行“南水北调”考古工作的潘伟斌“鉴别鉴别”。

“潘伟斌一看,觉得这个石枕级别很高,立即上报。”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潘伟斌就开始留心这个东汉大墓,石枕的缴获让他倍添信心。河南省文物局老局长常传俭力挺发掘该墓,并最终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

2008年12月,西高穴村村民迎来了考古队,他们租下村里的一个大院子,从此住了下来。先挖掉那1.8米高的地面,重现1800年前的原始地貌。

今年4月,出生于西高穴村的徐焕朝第一次进入那片神秘的地下空间。

徐焕朝没有参与发掘,但是他的消息比谁都灵通。20多名村民受聘辅助,“每两个考古队员配两个村民”,每天日薪15元。

每一天,都有邻居村民跟他汇报,今天又挖到什么了。“先是玛瑙,后是骨头,再是石牌、小牌……好兴奋!”让他印象最深的是12月22日挖到的59枚小牌,“实际上是陪葬品的清单,就是因为发现了这些小牌,把本来确定在12月25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推迟了两天。”

那块被认为是确认曹操墓最关键证据的“魏武王常所用大戟”石牌,是村民王秀芝在清理时发现的,她马上报告给资深考古队员尚金山。这块石牌,后来成为曹操墓真假风波中的最大焦点。

“那一天下午5点多,都快下班了,石牌是我亲眼看到从土里挖出来的。”尚金山给本报记者展示了他的考古日记,上面赫然记录,“2009年11月 8日,扰土里发现残缺石牌,残长9.5/8.3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上面有一圆孔,上有洞环链,正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字样,发现地点距前室西壁3.75米,距南壁1.4米。”

石牌裂成了两瓣,另一瓣是在两天后才被找到的。

当尚金山发现两块残片像拼图那样天衣无缝时,他兴奋极了。在这位干了一辈子考古工作的老人眼里,这块石牌不存在被后人放入墓中的可能,“这是武器的说明标识,就像商品的商标,旁边就是那个武器大戟,只是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这怎么作假?”

根据以这面石牌为主的六大“铁证”,去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对曹操高陵的确认成果。

“这事前后论证了一年多,开了三次专家会议。但是公众觉得发布仓促,就实在有点冤。”昨日下午,复旦大学文博系副主任高蒙河对记者说。

发布何以被认为是预谋?

曹操墓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实际上,消息公布后公众不理解的地方还有很多。“证据充分吗?研究清楚了吗?”在过去的一周里,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河南省文物局一概以“将有集中回应”答复,而在第一、二天还一一进行驳斥的潘伟斌开始逐渐闪躲,“没办法应对”。从公布消息后的第三天开始,他再不接听任何陌生来电。

公众进一步的怀疑仍在持续。前日,学者裴钰在博客上为安阳算了一笔账,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如果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4.2亿元的收益。

裴钰认为,曹操墓的发掘和保护,必然会有商业旅游开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徐焕朝告诉记者,曹操墓所在的地点是农民的耕地,曹操墓发掘后,附近不允许建房子,方圆2.5公里都将划入保护区。为了对曹操墓的开发,会在2010年将到村子里的道路修成二级公路,村子的路将连接到107国道,修路距离大约长9公里。

在考古专家眼里,经济开发的问题提出太早。昨日下午,国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在面对媒体提问“仓促发布是否为了经济利益”时,表示“现在才刚发掘出来,谈不上经济利益问题”。

考古发布无制度有“行规”

考古界有自己的行规。因此,我认为只要是以省级单位公布的考古成果,还是值得信任的。

一个考古成果的发布,却引发如此轩然大波,显然让文博考古界措手不及。就如杜金鹏所说,昨日的专家说明会是被公众“逼出来的”。那么,到底这个考古成果的发布过程是否存在着容易引发质疑的瑕疵?

“说实话,我觉得目前公众接受突发性文化新闻的能力还不够,很多提出质疑的人都不是考古界人士,而资深的相关历史专家也并没有仓促质疑,比如易中天,他就三缄其口。”高蒙河说,在这次风波之中,他发现大部分公众并不了解考古论证的程序,“一般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