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清华考题:如果孔子老子
盘点北大历史上怪才:数
文革前夕清华附中:空前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
清华简来历不明:很可能
清华大学再次成立国学研
在《清华园日记》里看到
揭秘:央视女主播海霞与
亲历清华大学1968年“百
王庆成晚清华北村落
最新热门    
 
“清华简”将揭千古谜团 周文王是忠君之臣?

时间:2010-2-2 9:57:52  来源:不详
绝对不会有的。

《尹诰》

了断伪《古文尚书》公案

释读“清华简”的这一年多,李学勤先生常常感叹“我怎么就那么幸运”, 竟然看到了真正原本的古文《尚书》。“清华简”最为激动人心的发现是,失传2000多年的《尚书》终于现世。竹简中的有些篇目虽然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篇题也有不同,更多则是前所未见的《尚书》佚篇。

据刘国忠介绍,《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尚书》是夏商周重要历史文献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据传有一百篇。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尚书》大部分佚失,西汉初年,有学者费了很大的努力,整理出了28篇《尚书》,由于是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尚书》。到汉景帝末年,人们在孔子住宅的墙壁中发现用先秦文字写成的《尚书》多篇,称为古文《尚书》,可惜后来在社会动乱中再度失传。东晋时期新出现的《古文尚书》,后被证明为伪书。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尹诰》,事关商朝重臣伊尹,曾经在《礼记》中被引用过。传世的伪古文《尚书》收有该篇,又名《咸有一德》。根据“清华简”《尹诰》的内容,可判断它就是《礼记》所引用的原本,而伪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一文则可判定为伪作。

近年来,还有不少学者试图为伪古文《尚书》翻案,但此次出土真本,可以确证现存的古文《尚书》确是伪作。

《楚居》

楚国都城有迹可循

《保训》和《尹诰》仅仅是大发现的一个开始。李学勤相信,《楚居》会引起更大的轰动。

“《楚居》具备无法估量的史料价值,必将引起更多崭新的开拓性学术课题!”李学勤先生介绍,“清华简”中《楚居》篇详细记载了楚国起源、楚王世系及历代楚王定都地点。

《楚居》简的长度将近半米,在“清华简”中是较特殊的一篇,所述内容与楚国历史密切相关。李学勤分析,战国时期《世本》一书,记载了从黄帝以来到春秋时诸侯列国的氏姓、世系、居(都邑)、作(制作)等内容,可惜早已流散。此次“清华简”中《楚居》篇,体裁与《世本》“居”篇有类似之处,因此整理小组把它暂定名为《楚居》。

在刘国忠看来,这一发现可谓“惊人”——“《楚居》中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历代楚王的定都情况,为历史地理研究及文物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线索,必将推动楚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

《耆夜》

《史记》错了 《诗经》误读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壮方武,穆穆克邦,

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这段周武王所作的乐诗被写在“清华简”上,反映了周武王灭掉黎国后的欣喜心情。

自西汉以来,儒生们都认为灭掉黎国的是周文王,《尚书》中有《西伯勘黎》篇,《史记·周本纪》也是这么写的。

到了宋代,有人质疑,这不是文王时候的事儿,因为当时商纣王还是天子,周人如果伐灭王国境内的黎国,算是公然地向天子挑衅,这就与周文王的至德形象有冲突。

如今,“清华简”上的这首乐诗已经明确,灭掉黎国的是周武王。根据竹简记载,周武王八年,武王征伐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席间,武王和周公留下了两首乐诗。

李学勤还发现,周公所作的《蟋蟀》一诗可以与《诗经》中的《蟋蟀》一诗对读。

现代人解读《蟋蟀》这首诗,大多是说,《蟋蟀》是西周晚期的民歌,用来讽刺晋僖公。大意是政府劳役过重,劳苦大众借诗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

现在看来,这种解读未必可靠。根据“清华简”中的记载,周公在“饮至”典礼上喝酒时,听到了蟋蟀的叫声,于是作了《蟋蟀》一诗,表达的是打仗胜利后,对将士的慰问之情,大意是“一年快过去,你们很累了。不过不要太喜乐,因为还要准备更多的事情”。

在李学勤看来,这短短的14支竹简中,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上的意义。特别是秦代以后,乐经已全部亡佚,这两首“乐”的发现可谓柳暗花明。

《程寤》

重新认识《逸周书》

《程寤》的大意为周文王妻子太姒梦见商朝朝廷中长满荆棘,而周武王取周人之树种于商廷,预示周朝将要替代商朝。《程寤》是《逸周书》中的篇目,在宋朝以后即已失传,这次是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