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秦始皇很自恋 过于迷信
最新热门    
 
从自恋到互虐: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为何相轻?

时间:2012-5-4 10:42:27  来源:不详
ldquo;文字狱[注: 文字狱文字狱概述:  1、名词,专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专制。]”)。正视和反思这一历史,于今于后都有益。但我却有些犯疑,在这一事实的另一面,我以为这也是文人自家的不争气,或者说这是中国文人娘胎里面带出来的一种病:自恋。你看,文人总认为书比他人读得多、思比他人想得远、事比他人看得准,反正啥事都比他人高一头。“清高”一词在这里已算不得什么,关键是真理总是在自己手里。

看看我们的那位大诗人屈原屈老夫子吧。屈夫子一直是很看重自己的,时不时地炫耀着他的高贵身世。什么“帝高阳之苗裔兮”,什么“朕皇考曰伯庸”。于己,受宠时,美人不能比,香草不能问;遭楚怀王白眼时,不是去“远游”,就是要“天问”。再看另一个大诗人李白。本来李太白是一个性情中人(与屈夫子有质的不同),本没有要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而且不是非要当上尚书宰相才心甘的人。一生可云游天下,一生可仗剑天下,一生可饮酒天下。但是,高兴时可狂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高兴时却又“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像李太白这样的人都这般地看重自己的才情身世,总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像他们这些才高八斗的人,才在受宠时了不得,失宠时也一样了不得。当然,这是人性使然,本也不值得呼天抢地地去诉说或者批判。说白了,中国文人天生就有这种“高人一头”的优越感。遇到明君,日子就要好过些,像太白遇见了唐明皇[注: 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显然就要比屈原遇到楚怀王好(其实楚怀王一开始对屈夫子也是蛮好的哟)。而且大唐盛世,兼容并包,像太白这样的文人还有了别一种活法,不当高参幕僚,一样可以做一点文人们自个喜欢的事。这样才有了李杜双峰齐辉的佳话。但是更多的时候,由于不言而喻的原因,文人——中国旧式文人与西方的公共知识分子不是同一概念(当下是不是同一概念那是另一文的事)——与当政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文人的自恋就朝着两个方向演化:一是牢骚太盛,自怨自艾(古人如屈平,后人如柳亚子);一是相互争斗相互虐待(古人的例子,举不胜举,而今人的例子就恕笔者不要举了,一举既会得罪官方又会得罪私坊)。

其实,中国的文人,其生存方式和技巧,是一开始就命定了的。这大概有四五种罢。在这不多的宿命形式里,建安诸子就提供了三种。山涛,从飘逸的清淡,心安理得地走进了仕途;阮籍,以粪滚身、装疯卖傻,以求活着,终其天年;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后,大义凛然,截断琴弦,慷慨赴难。古人陶潜和今人李叔同[注: 李叔同(1880年-1942年),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又号二一老人。]可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