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五代皇帝王衍与太监媳妇
古代帝王做买卖:正德放
唐玄宗拥有宫女四万 探
历代开国皇帝如何神话自
靠脱了上衣痛哭获得皇位
揭秘周代九嫔制:九个后
古代帝王为何喜对犯人用
中国历代帝王的30个惊人
历史上最能打仗的帝王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热
最新热门    
 
历代帝王严惩贪污赈灾钱粮官员 为何还有人伸手

时间:2013-04-26 14:28:22  来源:不详
o;德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可见赈灾救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但中国自古土地辽阔,灾难频发,像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时期,小国救灾的能力有限,举国被灾是常有的事情。这也是最终形成大一统帝国的历史原因之一。帝国一统,朝廷应对某一地的灾害和荒年的动员能力自然比春秋时期的小国强得多。

从汉代开始,历代统治者建立的赈灾救荒办法不可谓不完备。汉宣帝时,“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隋代设立疠人坊是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病院。宋朝的赈灾救灾措施最为完备。设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养济院等。还有负责收葬无主尸骨的机构,即漏泽园。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于京畿近郊佛寺买地,以瘗死之无主者。瘗尸,一棺给钱六百,幼者半之。”《宋史·徽宗本纪》载:“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崇宁元年(1102年)置安济坊于各路,收容贫病无靠者给予医药。”也有地方士绅出资者,《宋史·苏轼传》载:“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槖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明清两代的统治者亦重视赈灾救难,如乾隆在位时,专用以应付灾难的国家储备粮仓库———常平仓发展快速,储量超过四千万石。

但凡事有利则必有弊。帝国在动员能力增强的同时,由于疆域广阔、官吏层级增加,而其统治方式又非周朝“封建”那种层层转包。在西周和春秋战国,诸侯、大夫在自己的封地里权力世袭,一般说来赈灾会尽心尽力。秦以后实行的是郡县天下,派流官———即皇帝的打工仔去治理某地。那么有些官员就打赈灾救难钱粮的主意,损公而自肥。历代王朝尽管惩治官员贪污赈灾救荒钱粮时律法甚严,但这条古老的高压线,一再被触碰。

如明嘉靖八年,连岁饥荒。户部广东司佥事林希元上《救荒丛言》,很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救荒,“上嘉其言,然竟不行。”沈德符为此评论道:“大抵救荒无他法,惟上官悉心经画。如甲午河南一赈,到少卿钟化民力居多,二贪令借赈自润,竟置重典,法始得行。若庚寅年给事杨文举赈江南,恣意冥行,虽以墨败,而孑遗已填沟壑矣。”

可见官员“借赈自润”是帝国时期赈灾中最大的痼疾。康乾时期,国力强盛,朝廷用来赈灾的钱粮自然更巨,于是乎贪污赈灾钱粮也是空前的———但非绝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山西临汾人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分管民政财政的常务副省长。由于甘省天旱少雨,易发灾荒,清初沿用前明旧制,准许甘肃士民捐纳豆麦用来救荒,可取得国子监生资格,由此可直接参加乡试,此法称“监粮”,后停止实行。不久,朝廷又令肃州、安西官府按旧例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