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时间:2007-3-9 16:27:02  来源:不详
的研究而作修订、补充。笔者《中国宝卷的发展、分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结合宝卷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新的分类法。指出以清康熙年间为界,前期是“宗教宝卷”,后期主要是“民间宝卷”。前期宗教宝卷又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明正德以前是“佛教世俗化宝卷”,分为“演释佛经”和“讲唱因缘”两类;正德后是“民间宗教宝卷”,分为“宣讲教义”和“讲唱故事”两类。后期的民间宝卷分为“劝世文”“祝祷仪式”“讲唱故事”“小卷”四类;其中“讲唱故事”类宝卷又分为“神道故事”“妇女修行故事”“民间传说故事”“俗文学传统故事”“时事故事”五类。按照宝卷的内容和题材,又可将宝卷分为“文学宝卷”(包括各个时期讲唱故事的宝卷及民间宝卷中的“小卷”和部分“祝祷仪式”宝卷)、“非文学宝卷”(包括宗教宝卷中“演释佛经”“宣讲教义”的宝卷和民间宝卷中的“劝世文”及部分“祝祷仪式”宝卷)两大类。这种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宝卷发展的实际情况。   

  2.各地宝卷的调查和研究   

  80年代后,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地宝卷的发掘和研究,是中国宝卷研究的一大发展。甘肃的研究者陆续发表一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民间念卷和宝卷的调查研究成果,如段平《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本书收《河西宝卷的调查研究》《河西宝卷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对河西念卷活动的剖析》等论文12篇,所述多将河西宝卷与内地宝卷混在一起),方步和《河西宝卷的调查》(收入方著《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见下),谭禅雪《河西宝卷概述》(《曲艺讲坛》,天津,第四期,1998.4),谢生保《河西宝卷与敦煌变文的比较》(《敦煌研究》,兰州,1987:4)等,并整理、出版了一批宝卷作品(见下)。上述论著介绍了河西走廊地区现当代民间念卷流传的地区、形式(仪式、演唱曲调)、演唱风俗;介绍了现存的民间宝卷(多为民间传抄本,据统计约130余种,最早是清光绪年间的抄本),并对某些宝卷作品作了评介。由于河西走廊的敦煌是发现唐五代说唱文学(变文)手抄卷子的地方,许多研究者将河西念卷和宝卷同敦煌变文作了比较;在探讨河西宝卷的来源时,认为河西宝卷同敦煌变文有直接的继承关系,如伏连俊《河西宝卷》称:“河西宝卷是敦煌变文的嫡传子孙,是活着的变文。”(《文史知识》,北京,1997:6)。有的研究者不同意这一结论,笔者在《明清民间宗教与甘肃的念卷和宝卷》(《敦煌研究》,兰州,1999:4)一文中指出:研究者并未发现联结两者跨越近千年的材料,而根据历史文献的考证和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编刊于甘肃张掖的《敕封平天仙姑宝卷》(现存编刊于甘肃的最早的宝卷),说明宝卷于明代后期随着民间宗教传入甘肃地区,清代前期在甘肃东部和河西地区都存在民间宗教的宣卷和宝卷,它们的传播方式和演唱形式同内地的宣卷和宝卷相同;由于特殊的地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