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日本广岛核爆受害者要求
杨贵妃的四种结局:流落
日本驻美大使向二战时被
先祖父章太炎在日本讲学
“慰安妇”制度的来龙去
日本八路教八路军说日语
日本侵华实暴统治又一铁
1945年日本投降时各地的
日本人摘掉“小日本”帽
最新热门    
 
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

时间:2007-3-9 16:39:55  来源:不详
在深宫,对人间世界除后宫之外,并无见闻。故无熟捻世故之机会,一旦亲临其政,听其自幼受教之师傅之言,再下定夺,势颇自然,职是之故,目今可作如是之言:“清国政府之意见即翁同龢之意见;翁同龢即清国政府。”虽贵为李氏,亦难挡其事。 

伍氏滔滔不绝谈论的翁同龢,本使有两三度面谈之经历。观其所言,颇有书生气息;容或有不通晓今日世上之情事。但此为无知之罪,并非有恶意之人。本使认为,随着通晓新事,见识亦改。 

伍氏云,阁下听翁同龢之言,信之乎?此事颇为危险。今举一内密之事,以了解翁之为人。者,以露国担保,议起公债,翁同龢极其赞成;而徐用仪深深反对。最后,演变至两氏于御前争论不休。徐用仪自引不敬之罪请假,其后有辞职之意。翁同龢私下访其寓所,陈谢其纷争之过,望在御前和好;并功其忘却先日之事,复出衙门。因此,徐氏然其意,再度出勤。此时,翁却中伤徐氏,最后徐氏受命退出总署及军机处。至此,徐氏进退维谷,此皆出于翁氏滥用皇上信任,报复睚眦之手段,翁氏之为人由此可知。 

可是,据伍氏所述,翁氏与李氏不兼容,是因翁氏对李氏怀有旧怨。此事本使亦尝闻及。所谓旧怨系指咸丰九年,即我安政六年,长发贼猖獗,攻陷安徽省凤阳府下定远县;当时该省巡抚翁同书,即翁同龢之兄(翁氏有兄弟六人,同龢排行第六,同书为第四兄),弃城远遁;导致寿州城亦遭攻陷。曾国藩逐一调查详细始末,劾奏朝廷。因此,咸丰十一年,翁同书被召还北京。翌年,即同治元年正月,翁同书以苟且偷生之罪免职。其后,六部九卿会议递上,具奏罪名;结果,翁被处以斩监候,即待命斩罪。有此因缘,翁同龢怀怨曾国藩,似乎也延及其子曾纪泽,曾纪泽在世,因翁同龢为皇帝文学师傅,有事皆刻意与翁同龢交际。与此相反,以李鸿章之看法,认为翁等儒生俗吏,不识时务,些许不足以共谈。有此认识,往往对人破口大骂。前述定远攻城之当时,翁同书远遁等始末,李鸿章系安徽人,故另向同省人逐一详细进行调查后,向曾国藩告发,导致了曾国藩之勘奏,六部九卿之具奏,最后导致翁同书待命斩罪之事。此为伍廷芳所谓翁氏对李氏之旧怨。 

究竟伍氏所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