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
次子——强有力的竞争者
和平与发展 合作与竞争
最新热门    
 
从竞争走向联合近代中外资企业相互关系*

时间:2007-3-9 17:21:12  来源:不详
工作坊, 设备简陋,劳动生产率低下,1933年全国共有民族火柴工厂141, 其中使用机器的工厂仅40,占总数的28.37%,手工作坊占71.63%,但其产量仅占民族火柴工业总产量的17.35%(注:《中国民族火柴工业》, 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页。)。即便是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有许多工序仍为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不能与外资企业同日而语,质量也不稳定。由于总量供给过剩,结构失偏,因此国内同业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1927年以后,国际火柴生产王国瑞典著名的火柴公司开始大力我国扩张势力,实行跌价倾销。瑞典火柴公司资本雄厚、技先进,火柴质量高、售价低,营销手段灵活,受其竞销影响,民族火柴市场份额日趋缩小,1927年瑞典火柴占国内总销量的30.43%,1930年骤升至48.07%(注:《中国民族火柴工业》,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2页。),几乎与民族火柴业平分色。对瑞典火柴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民族火柴业如果再同室操戈,那受损失的只能是民族企业,而以低、小、散的民族火柴业去应对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势将溃不成军。民族火柴业生与死的抉择。当务之急首先是停止“内耗”,加强国内民族火柴企业之间的协作、联,通过“内”组建民族火柴业的“统一战线”,以“联舰队”的雄姿和国际巨人相抗衡,是当时现实背景下民族火柴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竞争实力的唯一有效的办法。民族火柴业之所以能够走上大联之路,从而改变劣势竞争的局,在很大程度上与刘鸿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刘鸿生是苏州鸿生火柴厂的老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