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晚清第一次官商合作的失
晚清出国人员怎样剃头?
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
晚清民国时代的大学军训
中国最早的美女经济:晚
老照片上的晚清风情[组
晚清成毒国:1909年中国
最新热门    
 
晚清中西交往的误区

时间:2007-3-9 17:26:44  来源:不详
美国公使伯驾的主持下,英美法三国又一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同样无功而返。

 

二、关于修约谈判的思考

 

修约谈判是英、法、美等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利益而提出的。其最根本的意图在于通过修改条约,扩大其在华的贸易,减少关税,以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同时在中国建立近代的资本主义模式的外交关系。而这一切均是以武力为后盾的。无疑,英美等国公使的修约要求具有侵略性。然而,从整个谈判的过程来看,清政府却是始终尽力试图将英、美的要求纳入到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体制(即宗藩关系体制)中。清政府与英美公使之间实际上是以两种完全不同的外交模式来处理同一事件,因此必然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局。

综观整个修约谈判的全过程,清政府是从传统的外交体制出发来处理这次修约谈判的。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即宗藩关系体制,它是东亚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特殊的国际关系模式,有着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外交体制完全不同的内涵。在宗藩关系体制中,“夷夏之辩”和以“和”为主旨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准则。因此,在修约谈判中,首先,对于清政府来说,符合“天朝”体制是处理这一事件的最为根本的目标。因此,尽管这次谈判历时五个多月,谈判的地点也经由上海—广州—上海—天津的不断变化,但是,无论英美公使到上海或是到天津,清廷的最大的任务就是令其回粤东与两广总督会商,以符天朝体制。所以,无论是对上海的怡良和吉尔杭阿,还是对天津的文谦等,清廷都指示他们务必尽力设法让英美公使折回广东。同时,从清政府对英美公使提出的要求的批复来看,清政府所关注的仍然是天朝体制。对于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