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略论民俗信仰与义和团运
略论清初经济恢复和巩固
略论马尾船政局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
陈旭麓略论中国近代社会
李细珠略论清末国民意识
略论传统行为方式在近代
略论清代广东乡村的乞丐
略论台湾新史学的崛起与
略论丁日昌在台湾的吏治
最新热门    
 
略论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

时间:2007-3-9 17:32:23  来源:不详
,陈玉成扩充了自己的队伍,锻炼了自己的部队,为三河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探讨胡林翼的碉卡战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安庆保卫战中陈玉成用兵的艰难困苦。曾国藩说: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安庆决不撤围,“普天下处处皆系贼上风,独安庆一城系贼占下风”,岂可轻易撤退(曾国藩:《致沅弟》,《曾全集·家书一》,第585页。)。陈玉成从湖北黄州进入安庆外围,必须经过蕲州、黄梅、宿松、太湖,沿途碉卡林立,起到了阻滞陈玉成太平军军事行动、消耗陈玉成大军兵员的作用。这也是曾国藩预料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占下风”的因素之一。

  从军事角度考察,打防御战时,在山区实施碉卡战术,凭险扼守,占尽地理优势,是制胜之道。论者以为碉卡战术仅适用于火器尚未发达的19世纪60年代,不适用于火器发达的现代军事斗争。须知在现代战争中,在丛山峻岭中,尽是羊肠曲径,大炮难以搬运,即使运用轻便的步兵炮或空军等,在道路狭窄弯曲,苍山如壁的地形地势中,也难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步兵进入山区,沿途遭受袭击,后路不稳,敌军断难取胜。再说敌军即使攻占某一碉卡,不能尽占所有碉卡,何况占一碉卡,死伤累累!从防御的一方来说,已经初步达到了消耗敌方兵员、阻滞敌方军事行动的作用。所以,读到碉卡战术的史籍,至今犹觉新鲜生动。

  拙稿错误在所难免,大家指正。但愿拙稿对陈玉成三打鄂东与胡林翼的碉卡战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