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文革”首次转播中外体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独立评论》是怎样从“
百年来中外历史上著名的
回眸:蒲松龄墓“文革”
黑瞎子岛:“中华雄鸡鸡
中国三十年之经典回眸:
改革开放后首批中外合资
探秘:古今中外的帝王为
最新热门    
 
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 新释

时间:2007-3-9 17:35:45  来源:不详
”的原奏中是这样说的:

“臣等伏查外忧与内患相为倚伏,贼势强,则外国轻视中国,而狎侮之心起;贼势衰,则中国控制外国,而帖服之心坚。自臣等笼络??[英]、??[法]以来,目前尚称安静,似可就[暱]而暱[就]我。若不亟乘此时,卧薪尝胆,中外同心以灭贼为志(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诚恐机会一失,则贼情愈张,而外国之情必因之而肆。”“总之,兵贵神速,不容迟缓,……倘失此不图,贼势既难逆料,即??[英]、??[法]之笼络,亦恐无以善其后矣。”

诚然,“中外”一语当时已用来指中国和外国,如“中外商情”“中外交涉事件”等等。但联系上下文,我认为此处的“中外同心”不宜解释为“中国和外国同心”。

首先,奕䜣等人此时并没有消除对外国侵略者的疑虑,而是仍然有所防范。这从上引奏折原文中就可以看出。甚至连“借师助剿”也暗含有折损“夷兵”实力,“消其桀骜之气”的用意。如奕䜣等人在咸丰十年十月十一日(18601123)的奏折中说:

“臣等以夷情诡谲,币重言甘,难保非包藏别心。……伏思该夷馈送枪炮,言之已非一次,若谓该夷诚心感服,以此自效其输纳之忱,未免为其所愚。……臣等报仇之志,一息尚存,不敢稍懈。如藉夷兵之力驱除逆贼,则我之元气渐复,而彼胜则不免折损,败则亦足消其桀骜之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