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顾鹤逸——康有为想见而
1966年十万人大会 陈毅
叶兆言谈康有为:没什么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废品站淘到光绪圣旨 :
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
康有为与儒学的近代转换
光绪皇帝与康有为的 戊
康有为 戊戌密谋 补正
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
最新热门    
 
康有为文化个性和维新运动的失败

时间:2007-3-9 17:37:16  来源:不详
  据唐德刚所列,戊戌变法前有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中年官僚如张謇、汤寿潜、张荫桓。前者是翁同hé@④的得意门生,汤寿潜是变法早期倡导者。张謇42岁、汤寿潜38岁、张荫桓55岁。再加上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子弟”,如张之洞的儿子张权,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翁同hé@④的侄孙翁斌孙,陈宝箴的儿子陈三立,沈葆桢的儿子沈瑜庆,左宗棠的儿子左孝同,谭继洵的儿子谭嗣同等等不下数十人。这些人由于其良好的教育背景,又处于新旧信息交汇之地位,其能量不可低估。

  康有为若把这些力量统一在变法旗帜下,各用其所长,而不以惟我独尊之霸气示人,则结果可能是维新派内部比较一致,赞成支持变法的许多人不会匆匆离去甚至站到维新的对立面。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康有为不是一个成熟的*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自然不会任用康有为领导变法,即使是光绪对他也是任用少而保留多。清朝最高决策集团中的李鸿章、翁同hé@④对康有为的反感从前文叙述已不难看出。地方精英可以从张之洞的态度转变这一斑而得窥全豹。至于强学会同道们,可以从沈曾植和文廷式的态度略知一二。189864日,沈曾植遗文廷式书一封,“论时局,谓世事非变法不可为,而深忧变法之机将被康有为卤莽灭裂,中生变阻。廷式既览,以为数月以来情形,此函颇得其实。”(注:《文廷式文集》,第1504页,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青年知识分子如孙宝暄、郑孝胥则和张之洞一样,虽然热望改革,却同样对康有为的“大言”、“病狂”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满(注:孙宝暄、郑孝胥不满康有为的态度见(23)注;又:郑孝胥主张变法,故光绪于变法开始不久就召见他赴京,和江标一起于9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