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12年长江大水 孙中山
沧海变桑田:长江中游古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
新中国海军第一次扫雷作
《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
任  放明清长江中游地区
近代长江中游家族财产习
清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长江会
中国海军血战长江 黄埔
最新热门    
 
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

时间:2007-3-10 10:32:37  来源:不详

    一

  长江中下游城市走向近代化是吸取外来文化的结果,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先进的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但在当时,这样清醒的先进人物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仍然是昏睡未醒。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一次刺激了中国人,较多的人认识到“师夷长技”的必要。曾国藩、李鸿章等体验到洋枪洋炮西方技艺的优势,走上了学习西方制器的道路,创办了近代*工业。这时上距魏源、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已经二十年了。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民营企业仍然很少建立。1887年,严信厚在宁波创办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1889年,宁波商人在慈溪创办了火柴厂。1892年,在杭州市中心出现了一家蒸气石印厂,由一台小型发动机发动,雇工约30人。除了以上3家民营近代企业外,在甲午战争以前,长江下游城市(上海除外)没有出现其他民营近代企业。

  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使大多数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要向西方学习,不仅在制器层次上,而且要深入到制度层次上向西方学习。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出现了“设厂自救”的第一个热潮,出现了康梁的维新变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