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南京大学:《何桂清书札》,79页。)一八六○年六月二日,太平军攻克苏州后,何桂清上奏“借夷兵助剿”。(何桂清:《事势紧迫请求外援折》,《吴煦档案选编》第一辑,14页。)这一建议,完全与洋务派奕□、文祥、桂良的观点相吻合。这些是当权派奕□等有意搭救何桂清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在命令臣下就何桂清量刑轻重问题,“如有疑义,不妨各陈所见”后,上疏申救何桂清的十七人,“大学士衔吏部尚书祁文端公□藻为之首,疏引仁宗睿皇帝谕旨,刑部议狱不得有加重字样。”甚至反驳主张杀何桂清的一派说:“国人皆曰可杀,臣亦国人,未敢谓其可杀”。(沈守之《借巢笔记》,25页。)“又有工部尚书万青藜、通政使王拯、顺天府尹石赞清、府丞林寿图、九卿彭祖贤、倪杰、给事中唐壬森、御史高延祜、陈廷经、许其光、李培祜等,或一人自为一疏,或数人合具一疏”,(薛福成:《书两江总督何桂清之狱》,《庸庵全集·海外文编》卷四。)可见何桂清集团奥援势力的雄厚。后来,刑部审讯时,何辩解说:“退至苏州者,从江苏司道之请,欲保饷源重地也。因引薛焕等四人禀牍为证”。(薛福成:《书两江总督何桂清之狱》,《庸庵全集·海外文编》卷四。)清政府命令曾国藩查复。
曾国藩在京中的耳目甚多,对于申救何桂清一事,当然□如指掌。疏救何桂清的人愈多,曾国藩愈加害怕,愈要置何桂清于死地。因此,当清政府责令他查复何桂清退往苏州的禀牍问题时,他抓准了这个机会复奏说:“臣在外多年,忝任封疆,窃见督抚权重,由来已久,黜陟司道,荣辱终身,风旨所在,能使人先事而逢迎,既事而隐饰,不特司道不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