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代湖南首富朱昌琳 竟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台湾人看《潜伏》:蒋介
清代官场多有“潜伏”者
陈龙智擒台湾特务段云鹏
从大陆逃到台湾之后的汤
台湾人隐居河南300年 祖
书法家舒同曾被内定为中
杜月笙为何不留上海不去
揭秘:台湾与美国联手劫
最新热门    
 
清代台湾社会动乱原因与性质的分析

时间:2007-3-10 10:46:57  来源:不详
以来,迄今一百五十年,奸民倡乱数十起,大半起于嘉彰,而南路响应”;“自康熙二十二年入版图,于今百五十年矣,乱者凡一十有五,皆闽人也。”“或数年,或十数年辄一见,其自相残杀,则间岁有也”[⑥];同治年间也有“湾自入版图以来,近则数年,远则十数年辄乱”[⑦]。由此可见,三五年只是一个大约的笼统的说法,真正算得上“反”和“乱”的,并没有这多。 

界对动乱和“民变”之类的使用,没有共同的定义。广义的说法,包括“叛逆”、盗匪、“番变”、械斗等在内,即包括所有的动乱在内;狭义的说法,则只限于反抗政府的“叛逆”行动。有的学者认为“民变”是人民以各种非法行为参与叛乱之活动,所以不包括械斗、“番变”。对动乱和民变的不同理解,就会使得对动乱次数的统计有很大的差别。许雪姬教授不用“民变”的概念,而使用“动乱”。我想这可以避免因为对民变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扰,有助于对不同类型的动乱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弄清“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究竟“反”的是什? 

 

分类方法与统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