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
最新热门    
 
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时间:2007-3-10 10:53:30  来源:不详
斫”,“服饰多用纱绢,器皿多用金银,侈靡相高,已非一日”的现象,“其俗侈靡,效尤慕三吴之豪”。(注:万历《龙游县志》卷5《风俗》。)开化向来以淳朴称,也是到了隆庆、万历后,“邑稍饶,民渐习而奢侈”(注:崇祯《开化县志》卷2《风俗》。)。江山人以务农为生,但由于其地处浙闽孔道,“至隆、万浸入奢靡。饮撰衣室争为美丽,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注:康熙《江山县志》卷1《风俗》。)常山县民自中叶以后,“丁壮者屏耒耜而事负重戴,以取日人之佣值”,结果“务本力农,已去十五”。(注:万历《常山县志》卷3《土产》。)桐庐县到了明朝,“民之贫啬者日臻于富侈”(注:弘治《严州府志》卷1《风俗》。)。入清季,衢、严二府的这种侈靡风气更盛。西安县明时商家屈指可数,而且一年的贸易量并不很大;到清康熙年间,由于“谷贱民贫,恒产所入不足以供赋税,而贾人皆重利,往往致富。……于是人争驰鹜奔走,竞习为商,而商日益众,亦日益饶。近则党里之间,宾朋之际,街谈巷议,无非权子母、征贵贱者矣”,(注:康熙《西安县志》卷6《风俗》引旧志。)可见“游情逐末者日多”(注:康熙《西安县志》卷1《舆地》。)。龙游“风俗恶薄,轻义重财。”(注:康熙《龙游县志》卷8《风俗纪》,引邑人祝君元《原溺》。)建德由于地处山中,“俗尚勤俭,商贾末作皆习俭朴,不尚华丽”,但到清康、雍、乾之际,社会风气也渐奢靡。(注:乾隆《建德县志》卷1《风俗》。)寿昌县向来“衣惟布素,近间(引者注:指雍正、乾隆年间)有眼纨绮者”(注:乾隆《寿昌县志》卷1《风俗》。),侈靡之风渐行。衢、严二府地处内地的山地丘陵间,原来与外界的接触不很紧密,因此与同一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东南市镇相比,其民风犹算淳正。但到了明隆庆、万历以后,在徽商和龙游商帮等商人群体的共同影响下,与外界的各种联系显著增强。因此其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社会风气也逐渐转奢侈。其中,徽商起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四、结论

    徽商在明清经济史上占有举重轻重的地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徽商的踪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参与海外贸易(注:(日)松浦章《清代徽州商人与海上贸易》,原刊《史泉》第60号,1984年8月,赵中男译,薛虹校,见刘淼辑译《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黄山书社1987年版,页457-472;王振忠《〈唐土门簿〉与〈海洋来往活在套〉——佚存日本的苏州徽商资料及相关问题研究》,载《江淮论坛》1999年第2、3、4期。)。但他们在不同地区,投资的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